华安长公主别无他法,最后只能心事重重地走了。
太庙里的这些事情被一字不落地转述给了皇帝。
洛清寒听完后,大概能猜到太皇太后的想法,她应该是想利用华安长公主的愧疚心理,逼迫华安长公主转投她的阵营里。
但因为身边全都是他的眼线,太皇太后怕被他察觉到,最后只能把想说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洛清寒让人继续盯紧太皇太后,不要给她跟外界联系的机会。
经过皇帝的一番血洗,盛京城中实力比较强的世家都已经名存实亡。
剩下的那几个世家,要么不成气候,要么就如恒家这般,早就站在了皇帝这一边。
朝中那些识时务的官员,这回不敢再跟皇帝呛声,生怕自己也被打入逆贼一党。
只有少数跟世家牵扯极深的官员站了出来,对皇帝的铁血做法表示反对。
他们反对的结果,就是被调去偏远外地任职。
原本他们都拥有大好的前程,没想到转眼间,他们的前程就没了。
其中有个性子刚烈的文官,当即就撂挑子不干了。
他当众脱掉官服和官帽,转身走出议事殿,随即就狠狠撞向旁边的石狮子!
他要来个以死明志!
虽然这人最后被救下来了,性命得以保住,但此事却被传扬出去,坊间的文人墨客们都在议论此事,他们不敢说得太直白,只能用一些隐晦的话语去表达对皇帝的不满。
在他们看来,皇帝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排除异己的做法很不可取。
身为明君,理应胸怀宽广,海纳百川,怎能因为一点怀疑就将人打入叛党?
也不知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这些文人的话被传了出去,并在坊间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很多不知情的百姓们都听信了这些话,以为皇帝是在假借谋反的罪名,故意排除异己,打压良臣,中饱私囊。
就在谣言传得越来越厉害的时候,《盛京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是关于那几个世家除了参与造反之外,还干过那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每一件事情的证据都被罗列出来了,写得言简意赅,清楚明白。
第954章 提亲
哪怕是没读过书的人,只要听人念一遍,都能立马明白是什么意思。
至于那个在议事殿门口试图以死明志的文官,也被扒出他曾收受贿赂,与叛党勾结,皇帝没有杀他,已经是高抬贵手,他居然还敢寻死觅活?真是厚颜无耻!
比起之前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报纸上这篇有理有据、逻辑满分的文章明显更有说服力。
坊间的风向很快被逆转。
百姓们开始痛斥那些世家,觉得他们是罪有应得,还有性子急躁的人,直接就跑去那个文官的家门口骂人。
那个文官伤得很重,躺在家里起不来床,身体很是虚弱。
他听到外面的叫骂声,气急败坏之下,试图出门去对骂,结果却因为手脚无力,狼狈地摔下了床榻,牵扯到头上的伤口,导致伤口二次开裂,伤势加重。
他的家人们不堪忍受百姓们的指责和谩骂,最后只能离开盛京,搬去了偏远的地方。
伴随天气越来越冷,百姓们的怒火也渐渐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