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熊猫刑侦队 萧纯 1623 字 5个月前

破案的黄金七十二小时也已经过去。过了这三天,现场的物证痕迹将陆续消失,证人的记忆将不再清晰,凶手也有更多时间为自己脱罪藏匿。在警力稀缺的时代,随着其他案件的发生,一名刑警贡献给这桩案子的时间也会递减。慢慢的,它就会变成一宗悬案。

此后对卢冰的重要之人又开展过一次调查,并未发现新的情况,也从其他方向涉入调查,均未找到任何新的线索,此案件与其他众多悬而未解的案件一样,正在慢慢地走向无解。

但毫无进展的案情,也提示了一些新的方向——或许凶手与死者并无明确的联系,换句话说,案件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程斌命西施调取全国犯罪人员信息数据库,将这次凶手的指纹以及DNA与之进行比对,希望找到些许线索。结果出来时,大家仍是失望,并未找到匹配数据。但也从侧面获得了新的信息,凶手可能是第一次犯罪。

尽管如此,探案重点还是放在熟人犯罪上,从以往历史数据来看,熟人犯罪占所有凶杀案的比例超过80%,仅有14%左右的人是被毫不认识的人杀害的,其中还包括纵火,恐怖袭击,宗教杀人等不同性质的案件。真正一对一的陌生人凶杀案,概率是小之又小。

直到一个月后,案件才有了新的进展,第二具女性尸体被发现了。

这次尸体被发现的地方在郊区,位于这座城市的最南边,是一座工业城。那儿集中了不少钢铁厂与化工厂,曾被报道有不良厂家将废水排入附近的河流,形成了一条臭河。周围鲜有住宅区,三公里外的楼盘也因此房价一度暴跌,数年后仍未涨回原来的价格。

尸体离开那条发臭的河水不到两百米的距离,全身赤|裸,其穿着过的衣物被整齐地叠好放在一边,她的脸上盖着她的外套,似乎是凶手不忍看她死不瞑目。

这次的受害者也曾遭遇过性侵,但体内并未发现精|液。死亡时间为4月22日早晨1点至3点之间。死因也是机械性窒息,在其脖子处有明显的勒痕。

经现场法医初步鉴定,死者的身体与衣服在死后曾被清洗过,用的应该就是边上的河水。另外死者的名牌包就在旁边,包中除了手机不见了,钱包里的钱也不翼而飞,信用卡和名牌手表却还留着。

从表面来看,这次的案件于卢冰被杀案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这次的凶手更为小心谨慎,不仅未留下精|液还刻意清洗了死者的身体与衣物。

其二,死者钱包中的纸钞被取走了,与上次分文不取的做法完全不同。

其三,从衣服折叠与盖住面部来看,凶手对死者表达出了自责,这是上一起案件所没有的。

但两件案件也有其共同点。

第一,死者皆是在遭遇性侵后被人勒死的,脖子处的痕迹十分相似。

第二,死者的手机都不见了。

最后决定性的证据来自于法医的报告,根据两位被害人脖子处的勒痕可以确定,两人是被同一根绳子勒死的。

法医说:“就像学校里孩子跳绳用的麻绳,会有一段被包裹橡胶来增加重量和摩擦力,这段胶皮容易破碎。这两根绳子的这块胶皮破得一样,绳子某段的纹路也一致。”

根据以上信息,将两宗凶杀案进行串并。该案件升级为,连环杀人案。

至于两起案件的不同,程斌解释说:“凶手进步了。”

就如我们学习走路煮饭一样,凶手也会学习杀人。第一次杀人后可能在网上查询了相关信息,在第二次时改进了手法与反侦察手段。而两次差距如此之大,充分证实了第一次是冲动杀人,或许也是第一次犯案。

那时凶手还未准备好,现在,他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