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旸道:“但我还是要例行询问一下,我们警队查阅了一个月以内,贵校化学系与一氧化碳相关的实验视频,并没有发现何教授往气球中灌注大量一氧化碳,请问你是怎么看到的?”
杨晴深吸一口气,昂起头道:“我记得是5月底,那天学校停电了,所以没有视频监控。”
“您很细心。”
焦旸看一眼周莹,示意她去核对上个月市内的停电信息,然后问道:“杨女士,您能大概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形吗?”
杨晴思索道:“我一推门进去实验室,就看见,何教授面前有一个贴着危险试剂符号的试剂瓶。出于职业习惯,我就仔细看了一眼,见那个试剂瓶中,是一氧化碳。何教授正将试剂瓶中的气体,灌注在一个比较大的气球中。”
焦旸问道:“那么,当时除了你跟何教授,还有第三人在场吗?”
杨晴说:“没有。”
焦旸说:“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证明你的说法,是吗?”
杨晴犹豫了一下说:“是的。”
焦旸点点头道:“好,谢谢您提供情况。但是,杨女士,我提醒你,做伪证是犯法行为,而且是刑事罪。我希望你所说的,都是真实有效的情况。”
杨晴一怔,“是,我说的是真的!”
送走杨晴,焦旸梳理汇总了一下案情,重新开了一个讨论会。
陆沅离道:“我觉得这位女证人说的话,是假的。据我所知,实验室里的试剂瓶,有反应瓶,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史莱克瓶,微波反应管等等,体积有大有小,常用的是25、50、100、250、500毫升的体积,根据实验选择。这一点量,并不足以充满那个大气球。倒是焦旸之前说的,通过黑市渠道获得大量一氧化碳气体,更加符合现状。”
焦旸道:“我也这么认为。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我们核对了停电时间,的确是上个月的29号没错。但是,这距离案发时间,将近20天。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气球会有一个自然泄露的过程。一般气球两三天就瘪了,这么长时间,一个气球早都已经排空了,没法再作为杀人凶器使用。倒是上个周,宝马车在何塘家停留的时间,更为接近。”
侯希勇道:“那杨晴出来做伪证,就是想洗白范一文了,看来他们两人真有一腿!”
第二天,对范一文与何塘的审查终于批了下来。焦旸跟张显宁兵分两路,分别去了二人的家中搜查。
焦旸带队去了何塘家里,来开门的,是一位保养得宜,颇有气质的中年女子。
焦旸亮出证件以及搜查批准道:“申城刑侦重案大队焦旸。请问您是李文轶女士吗?您的先生何塘教授,涉嫌投毒杀害两名死者徐珍珍及林某。这是搜查批准,我们想到您家中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