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会巴巴地上赶着去惹他,只要他不来找我,我就谢天谢地了。”
景文也无奈地笑了,他接着又把准备办学堂,想让景行打制三十八套桌椅的事说了。
景行一听,这办了学堂能让鹅湾村这些穷苦百姓的娃儿有书念了,这可是大好事。
景行对办学堂的事,也是很赞同。
他当即一拍胸脯,保证尽全力在七、八之内就把这些桌椅做好。
果不其然,景行做事就是又快又好。
过了八天,景行与徒弟就把三十八套桌椅做好了。
这些桌椅搬到祠堂里,何君、景文再把那些书、笔墨纸砚一起拿到祠堂。
接着景文去请了二叔公来做教书先生。
二叔公乐呵呵的就来了。
然后景文再让村长通知鹅湾村的百姓,若家有六至十多岁的孩子愿学的都可送来,束修如果交不起的就可以不交,都由张家垫付。
村长通知下去后,第一天包括小容儿只来了八个孩子。
何君还有点奇怪,他原先听娘说大概六到十岁左右的应该有三十多个,怎么这会儿才来了八个?
于是景文推测。
“那些不愿来的,肯定还在观望之中。
他们肯定不相信咱们开这学堂是不收束修的,他们害怕学到中途,又要让他们交束修。”
何君这才反应过来,他想这些村民迟早会明白,自己办这学堂的良苦用心。
果然,这八个孩子上了十多天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来了十多个孩子,最后学堂有三十个孩子了。
这二叔公果然尽心尽责,短短几十天,就教这些娃们练毛笔字,认字,念书。
那些娃慢慢的就能写出一些简单的字了,也能背诵一些简易的诗词。
村民们看着自家的娃,能认出字,写出字,甚至能背诵诗词,一个个也是心中欢喜。
虽然景文说若家里贫寒,交不出束修的就可不交。
但村民其实都是朴实之人,他们也感动于景文家里能为鹅湾村办这么好的学堂,因而家里有什么就送什么。
有送鸡和鸭的,有送刚臼出的米的,有送玉米、红薯的……
景文一家都让这些百姓不用再送,但百姓们还是很坚持。
村民们一般表达感情都很直接,谁对他们好,他们也会使着劲儿地回报。
这小容儿自从上了学堂,念书兴趣极高。
每次吃完晚饭后,他都会在大家面前背诵一段二叔公教的诗词。
那稚嫩的童声,那摇头晃脑的可爱模样总把大家逗的哈哈大笑。
他还会把每天学到的字拿毛笔写给大家看。
虽然他的毛笔字还是写得歪歪扭扭的,但他能学到东西的那份快乐,还是感染到了家里的每一个人。
这份喜悦让景文与何君觉得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天傍晚,徐慧芝去给鸡窝里的鸡喂食,鸡窝旁边放着那好大的木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