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旧恩 藕香食肆 2897 字 5个月前

他在乡下老家的父母兄弟都认为他在城里飞黄腾达了,臆想他在羊亭县赚了多少钱,家底多厚云云。遇上兄弟生病,在族里借了不少银子,都是用篾条店老板的名义担保。

如今篾条店老板突然失踪,他老婆不知道人去了哪里,就去老家打听。这就惊动了老家的亲族,全都知道他失踪了。族内借钱给他兄弟治病的人都惊呆了,纷纷上门催债。

这时候,篾条店老板的父母就向儿媳妇放了话,把县城的铺子盘出去,钱拿回来还债。

这刚丢了丈夫的儿媳妇当然不肯,说丈夫还没找到,怎么就说到了盘铺子上了?

公婆态度非常坚决。要么你自己去盘了铺子,钱拿回来还债,你可以带着儿子回乡下老宅来生活。要么把儿子带回来过继给大伯子,公爹做主把你嫁出去,铺子自有公婆做主卖了。

这丈夫失踪的倒霉妇人能有什么办法?大儿子死了,小儿子才六岁,丈夫不知所踪,公婆如狼似虎,嘴上说把她“嫁”出去,谁知道会被嫁给什么人?远远地卖出去也未可知。妇人一旦嫁了人,那就是别人家的东西,任凭夫家处置了。

那年轻人拍拍谢青鹤的肩膀,保证道:“你放心,这铺子是族里做主卖的,银货两讫,房契地契都在,去找官牙做中作保,再没有反悔的道理。卖给你就是你的了,这便宜可算是拣着了。”

谢青鹤说:“订下来吧。我就住在那边坡上的小院,待会儿带了钱来找你。”

“那你可快点来。万一还有人来看,先到先得啊,不保准一定给你。”年轻人说。

谢青鹤点点头出门。

鲜于鱼在旁说:“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过,族内上下合伙欺负孤儿寡母吃绝户的事,哪里都不少。以我看来,有没有乡下兄弟治病借钱的事,尚未可知呢。”

谢青鹤听得认真,却不置可否。

他回家去取了两张五十两的银票,又拿了二十两碎银子,请了一位官牙一起去篾条店。

五十两银子交给了那年轻人,二十两银子则给了官牙,一部分用作过户的契银,剩下的则是给官牙的佣金和赏钱。他如今也不是一文不名之人,作为庄老先生的座上嘉宾,消息灵通的官牙对他极其客气,看得那负责卖店的年轻人都连连侧目,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身份。

有了官牙的尊敬与客气,震慑住了乡下来的年轻人,谢青鹤想知道的事就很好打听了:“小哥,我想见一见店主的夫人,若是不大方面,让我见一见店主的父母也好。”

“嗨,我说你这人到底担心什么呐?契书都给你了,还要去官衙过档,朝廷都认了的事,你怕什么呢?”那年轻人正在夸张地跳脚,看见官衙和鲜于鱼的表情,想起眼前这位小少爷可能身份不凡,马上又蔫儿了下去,“你要见我远方的叔爷比较远,他在一百六十里外的浣纱村。我这个远房堂婶儿倒是就在县里——她在她娘家躲着。”

谢青鹤看了官牙一眼,那官牙连忙说:“这文书小的先拿去做,下午给您送府上过目。”

小年轻口袋里揣着五十两银票也是满身轻松,带着谢青鹤去找篾条店女主人的娘家。篾条店女主人姓胡,娘家在城西烧炭为生,家里有炉子还有堆码的货物,占地颇为广阔,院墙也修得很矮。

小年轻带的这条路对着胡家后门,要绕过院子去前门拜访,平白多走半里地。

那小年轻就招呼:“他家卖炭的。地方宽敞。四通八达都是路。”

谢青鹤见那后门进去也是挨着院子,居住还在里边,而且,院子各处的门也都开着,显然是方便客人进出,也就跟着走了进去。夏天是烧炭生意的淡季,秋天也才复工不久,看着颇为冷清。

谢青鹤历世万年之久,做过各行各业,还真还没有干过烧炭的买卖,对此颇为好奇。

所谓知道,求知之道。不知道就想知道,这个过程就很容易顿悟。

就在谢青鹤分心打量的时候,鲜于鱼突然咳了一声。

这显然是提醒。

然而,被提醒的两个人都很激动,谁都没听见鲜于鱼故意的咳嗽声。

前面带路的小年轻已经停下脚步,竖起耳朵,只差没探出个脑袋去听内巷里两人说话了。

胡氏急切地说:“刚才隔壁小曲来报信了,已经有人去买我家的铺子了!二郎,家里只有你对姑姑好,你不能不管姑姑啊!真让你姑父家里把铺子卖了,我和你显表弟哪里还有活路?”

胡延被拦住去路也很无奈:“姑姑,不是我不帮你,这事我也插不上嘴啊。”

胡氏急得团团转:“你去求你爹,他是我兄弟,我的娘家人,总该替我做主的!”

“姑姑,你若是被欺负了,祖父祖母不在了,我爹是该给你出头做主。可如今姑父失踪,他的父母要处置他的产业,这说破天也是他家的道理。我爹拿什么出面?被人误会说我们胡家贪图梁家的财产,那就很难听了。”胡延说。

……

鲜于鱼又咳嗽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