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形成谢青鹤所描述的局面,有一个必要条件——他和谢青鹤不能住在一起。
没有人能理解上官时宜不耐烦处置俗务的原因。这么多年以来,陈起始终把军政事务牢牢抓在手里,幕僚中的詹玄机,将军中的单煦罡,谁都不能一手遮天,真正说一不二的只有陈起。如此□□霸道之雄主,为什么突然就要把军政分割,且把民务交给还未成年的独子打理?
若陈丛再年长十岁,或是陈起衰朽十岁,一来精力不济,二欲栽培储君,这事也想得通。
偏偏陈丛过于年少,远不到应该独当一面的时候。
唯一的可能,只能是陈起因故必须奔波在外,无暇高效迅速地处置机要事务,才被迫将这摊子事交托出来。否则,他与谢青鹤都在青州,为什么不自己处置政务?
“(陈起)原本就打算开春以后,去景宪一带巡防,顺道看看那边的马场。天京河死伤太多,也得去各地转一转。”上官时宜说。
死在天京河的都是陈家最心腹、最精锐的嫡系子弟,陈起逃回青州之后,连着大半年都在外边奔波,不是他不想休息,而是三军兵力发生变化,他很担心各地有不老实的将军兵头生出异心,不得不马不停蹄地到处跑,敲打地方。
上官时宜现在说要去“转一转”,就不是单纯去敲打震慑了。
早前陈起放了话,要从各地抽调精锐充实前线。后军变前军,前军晋中军。上官时宜就是照着陈起的原计划去各地收一波人,顺道安抚地方。
陈家大部分地盘都是陈起掌兵之后打下来的,扩张太快,势必地方不稳。
在前线大败的情况下,想要抽调地方兵力又不撼动守治的根基,非常考验功力。根据陈起的计划,下半年还要再收一拨人,明年再有一拨,不紧不慢地递补军壮,恢复羽翼。
“叫田安民来青州吧。”上官时宜说。
“儿想请姑父来青州坐镇。”谢青鹤也有自己的考虑,“田先生与赵氏有旧,他若在青州主持民务,只怕白先生不大乐意。再者,若是他来了,儿只能继续让许章先生赋闲。”
上官时宜才想起这一点,田安民与田文是父子关系。若谢青鹤想重用田文,田安民就得给儿子让路,绝没有父子二人同在中枢、双双身居高位的道理。
“只怕詹玄机不肯来。”上官时宜沉吟,“罢了,我给他写封信,赔个不是。”
谢青鹤此来没有带上小师弟,闻言亲自去铺纸研墨,说:“姑父想来不是那么小气。不过,阿父肯给他去一封信,他心里舒坦,路上也跑得更快些。”
当初陈起与詹玄机因屠城之事隐有龃龉,一句话就把詹玄机打发回相州,詹玄机当然伤心。
上官时宜给詹玄机写信道歉,骂的都是“陈起”,他也不认为自己就是“陈起”,刷刷刷三五句下来,骂得还挺带劲儿,很快就把信写好了。也不等和谢青鹤商量好细节,先把陈箭叫来,命令把信即刻送到相州詹玄机手中,陈箭火速领命离去。
上官时宜才回头来问谢青鹤:“就在青州不动了?”
“阿父以为呢?”谢青鹤没有提过挪窝,当然就是不想动。
“我知道你的顾虑。先建农部,再立中枢,若是再搬迁到别的地方,你担心底下认为这是立朝定都之前兆,纷纷争权生乱。但是,青州与王都互为腹心,我若离开青州,安莹兵少,如今我也不能再拨兵马给你,只怕生乱。”上官时宜比较担心两个徒弟的安全。
说到这里,上官时宜突然说:“我也不是日日都发脾气。以后不骂你就是了。”
谢青鹤不禁笑道:“也不独是为了这个。小朝廷早就该搭建起来,具体事务就可以筹备了。如今地方治权都在诸牧守手中,他日攻破王都,定鼎立朝,临时组建朝廷必然忙乱,早做准备才好。”
上官时宜是活了足有二百年,谢青鹤在入魔世界的经历却远比他更漫长悠久。
光是乱世夺权、建立新朝的过程,谢青鹤从胜方、败方、不相干的中立方,就来来回回地围观、参与了无数次。他实在是太有经验了。打天下的过程中会有惊心动魄的失败与背叛,但,最险恶的其实是分猪肉的时候——多少骄兵悍将、精锐谋臣死在了立朝最初的十年、二十年里?
早做打算总是好的。
上官时宜又问了一遍:“真不去菩阳?”
“上下皆知阿父将我封在青州,我若是迁往菩阳,动静太大了。”谢青鹤说。
上官时宜不再劝说:“我给单煦罡写信,叫他拨些兵马给你。”
以陈起与单煦罡的亲近关系,这还真是陈起干得出来的事。
谢青鹤也没反对:“多谢阿父。”
※
陈箭快马回相州迎接詹玄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青州。
没有人猜到父子俩的真正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