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有非常繁重的家务活儿要做,织机不停,时时劳作。她也不知道儿子换了个“瓤儿”。直到天将晚时,吕氏整理好今天织好的布匹,去厨房做晚饭,期间尹书生从私塾授课回来,吕氏出来伺候丈夫洗脸喝茶,说了今晚的饭菜,得到尹书生的准允之后,又回了厨房。
乐时齐还在屋内呼呼大睡。
天彻底黑了,尹书生发现屋内连灯都没有,便吩咐道:“掌灯。”
吩咐一声没听见回答,尹书生听着屋内动静,老婆在厨下做饭,儿子竟然也不在门前服侍?
他脸上有了一丝阴沉,提起声音再次吩咐:“掌灯!”
吕氏闻言从厨房匆匆忙忙进来,点好油灯送到尹书生的身边,悄悄看他的脸色。
尹书生冷冷问道:“珍儿呢?又去哪儿玩耍了?”
吕氏真不知道儿子去了哪里,赔笑道:“许是铺子里有事耽搁了。”
一家供不起两个书生,尹书生自认为比儿子成器,就让儿子在家听自己教导读书,白天去药铺当学徒。尹珍能读书识字,也跟药铺坐堂的老大夫学了些岐黄之术,尹书生又埋怨儿子不务正业。
吕氏这么解释开脱一番,尹书生又嘲笑道:“不紧着读书,倒真琢磨去做医匠。”
能识文断字的大儒,多半都通读医书、知晓医理,认为开个方子治病不在话下。尹书生也认为医术只是读书人的副业,反正熟读好了,医术哪有不会的?大儒通医,大医却未必通儒。高低可见。
吕氏还惦记着锅里的菜,唯唯诺诺一句,赶忙去了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