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 110 章

第三种绝色 八月薇妮 3936 字 4个月前

楚归顿了顿,茫然想了会儿,觉得不是他渴望听到的那个,

“比先前要好些了,放心,我会小心避开他们的,免得看到了被当做野人,可是世道变了些,上回遇见一个人,并没怎么惊讶,对我们倒是还和蔼。”

终于……听到他喜欢的那个声音了,楚归无意识地笑了笑,他趴在地上顿了顿,又拼命往前爬去,然而他的动作却比蜗牛快不了多少,过了许久,才勉强爬到了门口。

月光照着雪光,外头极为明亮,虽不是日光,但楚归的眼睛却依旧受不了,顿时流下泪来。

他忍不住闭上了眼。

但是闭上眼,脑中却有张模糊的脸反而清醒起来。

“好了,不下了,每一次都是输,”女子温和的声音从前头传来,笑着说,“还是早些睡吧,还有,你那屋里头冷不冷?若是冷,我明儿下山再寻床被褥带上来给你。”

“不用了,何况已经开春了,再冷也有限,倒是你跟他那边多添床被子倒好,别亏待了咱们三爷……”对面的人无奈,说到末尾却转了笑音,戏谑似的。

他一边说着,无意中目光一转,看向门口,顿时之间如同见到了鬼怪,他张口,哆嗦着:“天、天啊……”

“怎么了?”女子还未曾察觉,笑着问,忽然之间像是感知到什么,那身子陡然地便僵了。

楚归顺着门口气喘吁吁地爬起来,身子像是软软地剥了皮的虾,无力地蜷缩着靠在门板上。

他望着前头,痴痴地,呆呆地,他不知道自己要看谁,可是本能地想要看,不错眼地看。

视线模模糊糊地,楚归渐渐看清楚,眼前是个极大的空旷的院子,头顶青天,悬着一轮明晃晃地月,月亮极大,像是就在眼前伸手就能摸到似的,而天月底下是极洁白的雪……雪地中间有一座小小的六角亭子,里头对面坐着两个人。

背对着他的那人,正缓缓地回过身来,距离太远,楚归看不清她的脸,可恍惚里脑海中却浮起一张熟悉的脸。

那人脚下一动,出了亭子,脚下竟还踉跄了一下。

楚归的眼睛适应不了光,甚至是这样淡而温柔的月光,他看了一会儿,被迫眯起眼睛,终于望见那人是穿着一袭白色长衫,整个人云淡风轻,清逸自在,她步着雪,踏着月光,缓缓地向自己走来。

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无端端的,就好像是春天里的地一声哨音,点破了冰川的薄壁,那些被阻挡着的汩汩春水,欢唱着跳跃着……一涌而出,不可遏制。

那个人的脸在眼前和心底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而她终于走到他的身边,她定定地望着他,澄澈的眸子里渐渐地涌出什么来,她来不及擦去,反而瞪大眼睛凝望他。

月光下,楚归脑中有一些光影不停地闪回,从初遇开始,相杀相互携扶到相爱,种种种种的场景片段,都有她,都是她。

“陈继鸾……”

楚归听到自己喉咙里发出了这样一声,像是琴弦上最美的声响,浸润着明月清风,醉人甘露。

冰川初融,春雪消散,岁月更替,阴晴转换……忽忽悠悠地岁月流逝了那么多,他最终还是醒来了。

楚归的眼前明亮了又模糊,泪落下,眼睛反更清澈。

继鸾张开手臂,将他抱住:“三爷,三爷,三爷!……”她喃喃地,流着泪,却是喜悦的泪。

“鸾鸾……”楚归嗅到她身上清雪似的气息,“我都……错过了什么……”

但幸好不晚,乱世已去,天地静好,而他还有一辈子的时间,跟她一块儿看明月圆缺,雪落雪散,花开满山,细雨绵润……以后他不会再错过了,苍天所赐予的种种,他皆会跟她携手度过,直至地老天荒,世界尽头。

作者有话要说:于是终于,结局了。

有关后记的一些话:

开文的时候就说过,这正好是八月的第二十本书,我觉得,选这个来写,冥冥中是有某种意义的。

在文写到涉及抗日这种敏感情节的时候,有很多同学表示不感冒,那时候我也断了几天更新,心里很为难,事实是,我也早就望而生畏,因为难写,不小心就容易写得烂俗之类。

曾经犹豫过,不如就让情节停在那里,后期不涉及那么高低起伏的情节好了,这样下笔更加容易,而读者也喜闻乐见。

而且我这篇文开始的设定只是20-30万字,顶多三十万多,那个时候结束貌似是正好的。

然后,我想起动念写这篇文的初衷。

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三爷最后的这几句话,这一段情节。

我记得当时已经睡下了,但是想到这一段,泪刷地涌上来,翻来覆去睡不着。

再加上有鸾鸾这样一个强悍(其实是刚柔并济)的存在,于是决定要写这篇文,就算知道民国文会冷,也要试一试,不然不甘心。

最后我决定,一定要写下去,直到写出这个情节,写出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来。

过程的确是艰难的,从大嫂,楚去非遇难,道三爷断发种种……心情一直也随之而难受,现实里也总是恍惚抑郁,亲人看了,问,我说:我抗日战争呢。她惊,然后默默地吐了一句:怪不得,你不适合写这个。

其实没什么适合不适合,我努力了,而且,经过艰难无比的过程,一直到现在,很满意,因为我很努力过。

像一个朋友说的:虽然有时候觉得擂台打斗之类太枯燥,但是一口气看下来,觉得很值得,觉得就应该这样。

我自诩这是个好文,因为里头承载着一种精神。

同时关于这篇文的实体书插曲。细心的同学大概还记得,貌似是在“战龙头”的时候,我很忧郁,有人问是为什么,现在说一说:因为那时候,有家出版社看中了公主病跟绝色,想签,可要求网上立刻断更。

而民国文貌似是挺难签实体的一种……我又这么地爱三爷,想看他的书美美地捧在手上的样子,于是我很徘徊,左右不定

可最后还是拒绝了……叹。

没想过过了一段,柳暗花明地,又有出版社来问,但要求是保留末尾3万不发到网上。经过一番商量,公主那边,就是这样的(_

顺便收藏一下专栏吧:专栏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