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这一晚他几乎没有睡觉,奔走拜访了近半个朝廷的官员,得到了很满意的结果,第二天虽然身体很疲惫,但精气神却十足地上了朝。

虽然新皇登基的日子定在两个月之后,不过方嘉隆的名份已定,如今众臣都已经改口称其为万岁,朝会仍旧像以前一样举行。

三跪九叩之后,吏部尚书窥了站在人群最前面的宁王一眼,捏了捏袖中的奏折就准备上前参他一本,岂料他还没来得及出列,自己却先被点名了。

“吏部尚书俞清任职期间收受贿赂,犯了错的臣子交付巨资却可得考评优等,臣这里已经查得实证,还请陛下定夺。”阳焱说着呈上厚厚的一叠资料,俞清额上的冷汁“刷”的一声就流下来了。

自己知道自己的事,他的确曾经看在钱财和情面上对有些人手下留情,不过他做得极为小心,就连太上皇当初也没有察觉,这个宁王一直在边关,是怎么知道的?

而且他还拿出了所谓的证据,到底是真的被他查出了什么,还是他为了打击报复随意网罗的罪名?

吏部尚书扑通一声跪下,心中敲锣打鼓,眼角的余光瞥见新皇翻阅着那些纸张,恨不得立即扑上去抢过来一观真假。

整个殿内静到了极点,只有纸张的翻动声,仿佛一个世纪那么久,新皇终于翻阅完了,他“啪”的一声将东西扔到跪在下面的人面前,冷声质问:“俞清,你还有什么话说?”

“臣冤枉啊!”吏部尚书已经在心中做好了决定,反正打死都不认,一开口便是喊冤,“臣从来没有做过宁王说的那些事,是小儿不懂事昨日得罪了宁王,是以他才会打击报复。”

方嘉隆怀疑的眼神立即瞄了过来,阳焱倒也不恼,淡淡地说道:“俞大人何不先看看本王搜集的东西,再来喊冤也不迟。”

“宁王手眼通天,想给臣安什么罪名不成?”吏部尚书这时候也豁出去了,反正今天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他迅速抽出袖中的折子举至头顶,“禀皇上,臣正想参宁王一本!”

“宁王他因为自己的私事在太上皇御驾之前争执,气病了太上皇,并且拥兵自重,奉召回京却带着重兵。”

“今日他又借故发作微臣,意图侵入朝廷,恐有不臣之心,还请陛下明察!”

方嘉隆对于他前面说的话没什么感觉,当日之事他也在场,还是他亲自捉到老四的女干,说起来宁王该是受害者才对,父皇也是被老四干的糊涂事气倒的。

第140章 护国战神17

况且若是父皇没有病倒, 他也当不上这个皇帝,就算真的是宁王导致的,他也不可能当真去怪他。

不过对于后面这一点, 方嘉隆还是有些担心的, 虽然正因为宁王带兵入京, 他才能顺利地登上皇位, 可是现在他已经是皇帝了,假如宁王当真有反心,那么反的可就是他了!

宁王当真有不轨之心吗?

方嘉隆其实是不太信的, 毕竟当天他的军队已经控制了皇宫, 如果真的有什么想法,当时就可以发难, 何必要等到现在?

不过这俞清说的也没有错, 宁王手底下的兵力是多了些, 还是应当适当地打压一下才好。

想到这里, 新皇开口了:“胡闹!你们结了私怨,自己在私底下处理了便是, 闹到朝堂上成何体统?”

“若是所有人都学你们,为了心中的怨恨在朝上互参,那朕还如何处理国家大事?整天只为你们排忧解难便好了。”

言下之意便是谁的话都不信,将他们的参奏当成了结怨之后互相攻击, 表面上是各打五十大板, 实际上吏部尚书无所谓,宁王却被硬生生地打了脸面。

俞清顿时大松了一口气, 他也不是非要参倒宁王不可,毕竟他手握重兵,便是当初的太上皇在位时也要顾忌三分, 更何况是新皇了。

之所以会挺而走险,不过是他害怕宁王打击报复,如今他们之间的恩怨被抬上了明面,以后自然就不用怕了。

原来新皇也没有那么信任宁王嘛!心中有了数,俞清顿时有些得意,看他的眼神不由地露出一丝轻蔑。

别说是他,其他大臣看到了新皇对宁王的态度,也没有之前那样畏惧他了。

阳焱环顾一周,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他轻笑了一声,道:“臣指认俞大人的罪行,可是人证物证都有,陛下还请依法处治才是。”

朝堂上顿时响声一片抽气声,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会这么大胆,直接开口指使皇帝做事。

“大胆宁王!”方嘉隆面色阴沉,不悦地道,“你是在教朕做事?”

所有人都噤若寒蝉,但阳焱却在一片寂静声当中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要这么说也行,身为臣子,臣本就应该随时纠正陛下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