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孙墨尧点头,“绝不会赶你走!”

沈熙转身过来抱着孙墨尧,脑袋挨在他的肩膀上。之前让他猜中了有这么一天,却没有想到这一天居然真的这么快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沈熙心里有些难以平静,他从不是个好战的人,可既然这一天已经来了,那么他就要做好一切的准备。

筹备完毕,到了出发当天,孙墨尧一如几年前那般风姿飒爽,骑马立于万人大军之前,英姿焕发,宛如这年岁在他身上没有留下多少痕迹。

这回沈熙却是骑着马远远地躲在后面,没有站在孙墨尧的身旁。

这个地方只有孙墨尧一个人正好。

沈熙的存在与跟随,整个大军却是知道的。却是没有任何一位将领一名士兵感到有什么奇怪。有人知道他是王妃,也有人知道他的能耐。像是当年在益州巴蜀降服四位王爷的事情,也是在军中相传甚广的。

所以他跟在王爷的身边,好像没有人会反对。

大军启程,运送粮草的军车一队跟随,另有一队护送,至于行踪,就连沈熙都不知道。

孙墨尧手中有一份军书,只有皇上、魏镇云将军和他,三人知晓。军书上把一切都写的十分缜密,也是十分重要的东西,孙墨尧没有打算给任何人看,而沈熙也不会要求去多看一眼。

依照计划行事,约莫半个月的行军后,他们便能来到原本是他们南舜国发源之地的黄河旁。

中原大地,是他们南舜国最初生存的徒弟,他们居住在黄河旁,看着黄河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可是就在百年之前,北方蛮族南下入侵,南舜国大军无力抵抗,让出北方江山。而其后几位皇帝虽然有心想要夺回领土,却而力不足,一拖竟然拖到了今天。

终于,南舜国今日能硬气一回,去征讨拿回原本就是自己的土地。

一路上总有军报送来,有相关北黎国的军队调动,也有关于东线魏将军的走向。

魏将军已经于他们之前先行开始征程,并且在并州沾县遇到了北黎国大军。

这一仗虽然魏将军赢了下来却打得很是吃力,兵力折损三成,是一场硬仗。他不是一个迂回的性格,敌人既然来到了面前,哪怕硬碰硬,便是牺牲也一定要赢下来。

收获这份捷报,军心大振。

而孙墨尧带着大军,终于见到了黄河。

看着滔滔江水,沈熙突然明白了那些诗词里所说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大概不少人也被眼前如此壮阔的情景给震撼到了,内心都十分澎湃,想来明明是自己的领土,被他国占领了那么多年,现在是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了!

想要过河,自然不会从如此险峻的地方过去。但他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渡河,而是为了抢占黄河中一段非常平缓的区域,只要把这两处浅滩抢下来,那么在他们的面前渡河将不是一件难事。

沈熙看了看地图,浅滩就在他们前方不过两天行程的距离,而他们现在一路过来十分顺畅,连支敌军都没有遇到,显然北黎国也认为此处地形重要,已经派重军驻守,看来是已经放弃身后大片寸草不生的荒土。

有探子回来报告,说黄河旁边驻扎目测有三万大军,周遭巡逻范围也有一里地,再靠近定然会被发觉。

王爷看着地形,就算是以包抄夹击,只怕也不是一块那么容易啃下来的硬骨头。

沈熙站在孙墨尧的身边看地图。

根据探子回来报告所看,黄河平缓的这一段并不长,两岸皆有驻军。一旦对岸受到攻击,他们必然可以立即过河前来支援。

岸这边的驻军都有三万,更不知对岸该是如何光景。

而王爷此番带来的十万大军现在正分成三线面对黄河,分别以西、西南和南三个方向驻扎下来,等待王爷的指示。

孙墨尧所在的主营就在南线一座小山丘旁边安营扎寨了下来。

浩浩荡荡,十分嚣张。

拿沈熙的话来说,“不用在意对方是否摸清了我们的地点,因为此番而来大家早有准备,偷偷摸摸的也藏不掉,只会增加自己的麻烦。而且,现在北黎大军并未行动,却是不怕与我们僵持,他们自信有足够的军粮支持到我们弹尽粮绝。所以我们也不用怕,我们的背后是整个南舜国,是我们的家乡,我们也有靠山。”

而此时,孙墨尧与沈熙却在主营中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做。

孙墨尧说,按照计划,他们必须在两个月内占领此地,并且带大军继续北行。

沈熙摸着下巴看桌上的地图,“不是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