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霓裳风云传 一月青芜 2491 字 5个月前

其中以义首堂的规模最大,它在明末就有那时只是几个镖局的松散组织,传到沈雪衣爷爷手里,他武功高强志向颇大,十几年努力把义首堂发展的更为壮大,由经过沈苍天的努力,现在的义首堂可以说是组织有序,分工明确,帮众多达数千人。可以说在江南,义首堂是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第二个叫做长胜帮,这一任帮主叫张暮川,人称狼王。这个人很了不得,长胜帮之前不过是个私盐贩子的地下组织,他接手的这十年来突然异军突起,横扫江南不少帮派,势力逐渐壮大,以至于成了仅次义首堂的第二大帮。

第三个叫广天门,是个比较特殊的门派,它的成立是因为当年清兵入关在江南一带烧杀抢掠激怒不少有识之士,成立着居然是个书生。所谓秀才起义三年不成,广天门的遭遇可以说是最悲壮的,差一点就销声匿迹了。但是万难之下书生凭借义气感动了一帮马贼,这些只会趁火打劫的人眼瞧国仇家恨亲人被杀也顾不上其他,由书生带领杀出一条血路。这个不能不说是个奇异的组合,直到现在这个门派历代掌门都是由读书人担任,也因为这样这个门派一直比较保守,侵略性不大也没什么特别的危害比较中立。

张仲朝瞧在眼里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各个门派的人数加起来也有上万了。一旦组织起来就是一个营的兵力。要想剿除还真是谈何容易。”

赵凌一笑收起卷轴道:“据我所知不是只有武林人士,就拿义首堂来说吧其实大部分弟子帮众都是两淮的普通百姓,做着正经营生,只是有个依靠才加入了帮派。我想其他门派大概也是如此,真正的主力不过数十人,老大人多虑了。这些帮派可不能都等同水泊梁山对待,那是造反,应该剿除,这是民间的一些江湖组织,只要朝廷应该有相应的监管就不会出很大乱子。”

张仲朝点点头道:“公主可是有了主意?”

赵凌道:“事情等我再深入摸清各个势力之间的关系再出手不迟。”跟着对海棠道:“我叫你查的李德怀怎么样了?”

海棠道:“这个容易。他老家是福建的地主,他先帝五年中的榜,当时是个举人。(举人就是有当官的资格,只是候补官员并不是一旦考上就有官做)家里出了很多钱想给他捐官,他在京城苦无门路花了大价钱,最后却成了翰林院一个小小修编。专门负责整理一些子集,管理点史料库存。

赵凌道:“九品?那可比巡盐使差的没边了。说说他怎么升迁的。”

海棠道:“这个家伙专门善于阿谀奉承,拍马溜须钻空子。凭借这些他在修编上熬了两年,被外派到安徽一个县去做候补知县。知县告老后他才算正式当了官。从此一路青云也颇顺利,只是三年前被工部的常大人检举他贪赃枉法,当时正逢新帝登基,李德怀看到事情败露就捐出家产给了百姓。皇上见他所贪数目也不大认罪的也挺快网开一面让他做回修编。”

赵凌道:“这个先例开的不好,他自己捐也是捐,你抄了他的家由朝廷捐也是捐。何故让个贪官去做人情,不让朝廷自己做。哥哥大意了。他既然又打成原形,怎么又做了巡盐副使?”

海棠道:“这个家伙自然不会死心,他做修编却专门从本朝文人的著作里挑骨头,整日上书这个污蔑朝纲,那个对皇上不敬,又爱翻书查史报祥瑞。两年前不知道何故他死了上司,最后他查出来上司是勾结关外满清人的奸细,因而受到褒奖成了巡盐副使。”

赵凌一奇看着张大人道:“还有这种事?”

张仲朝道:“是有这么回事,那个人叫金回敏不是汉人,是个土生土长的朝鲜人。随朝鲜王来朝见天子的时候留了下来。他很有趣会一些戏法和外族医术偏方,先帝和皇后都很喜欢他感念他仰慕我国文化,就让他在翰林院与那些才子共事多学习学习。两年前他自杀于家中,根据遗书所写他确实与关外满清人有所勾结,当初来我朝是来做奸细,只是感念先帝生前对他的种种恩德自行有愧,先帝去世后他夜不能寝,故而随先帝去了。”

赵凌瞪着眼睛道:“这太说不过去了吧。先帝三年前去世,他到第二年才死。何故不当年就自杀,留到第二年?”

张仲朝道:“是有些蹊跷。只是那个朴回敏虽然会说汉语,来我朝也有几年了,但是他还是说的不好词不达意,又因为他非我族类所以跟他来往的人不多。他家人远在朝鲜,查也没地方查,索性就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