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的反常等同于折断了文官集团多年维系下来的这杆“秤”,文官集团们觉得:天子和臣子之间该有足够的默契,障眼法是给天下百姓看的,这朝廷中的有些事儿啊,陛下心里头明白,朝臣心里头也明白就行了。
但女帝却一天之内惩治了五位尚书,原本文官以为女帝陛下只是做做样子,只要群臣集体求情陛下就会收回成命,可是他们又错了,女帝陛下丝毫没有给他们面子的意思。
这让全体文官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犯,要知道虽然天子掌管天下的生杀大权,但有些面子还是要给的。即便是当年正值壮年的南宫让,也不敢公然挑战这个潜规则,退而用了制衡之术,朝廷才能运转多年。
于是,这件事愈演愈烈,俨然成了一场“君臣之争”。
第一天十几位文官在御书房外跪求,第二日数量增加了一倍,到了第三日竟然有某位大臣跪在御书房外不着片缕,只在头上戴了一个白布条,歇斯底里地痛哭:陛下若执意如此,国将不国矣。
相传当年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兵临城下,吴国某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就曾脱光了衣服,头戴白布条只身出城百步,三跪九叩恳求越王勾践顾念当年的不杀之恩,也放过吴王阖闾。虽然最终的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在文官行列中却将这种行为列为最高规格的请求。
若是换成南宫让或是任何一位男性皇帝,或许还有回转的余地,但对于南宫静女来说……即便她知道这个典故,但还是觉得:这名官员是打着求情的目的,行羞辱女帝的事实。
南宫静女当即命人将这位不知羞耻的大臣插了出去,庭杖二十。
不过……这也彻底激怒了文官集团,认为女帝陛下逼人太甚……到了第四天的上朝日,竟有半数的文官告病在家。
南宫静女看着朝堂上半数以上的空位,面上虽然看不出什么,心里头却凉了半截,她并不是害怕而是明白了一个道理,文官逼起宫来要更甚于武官……
还有就是:这帮两朝甚至三朝元老们,真的是被娇惯坏了,稍有不顺意,竟敢如此不知进退!
南宫静女既没有放出那五位尚书,更没有扩大追究的意思,只是默默地颁布了一道诏令:举行恩科。
这次的事情让南宫静女明白了:在不着手培植属于自己的心腹党羽怕是不行了,光有公羊槐和秦德是远远不够的!好在自己还年轻,明白的还不算晚!
恩科定在三个月后,主考官为兵部尚书秦德。
经过这件事,秦德已经没了退路,这些文官就差刨了秦氏祖坟了,秦德唯一的选择就是全心全意忠心于陛下,若是再被陛下放弃了……秦德怕他被吞的连骨头都不剩了。
千里之外的洛北,临江城。
由于渭国军中几乎没有将士懂的草原话,再加上草原人本就十分敌视渭国人,细作难以深入,没能查出巴音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