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郑家人还有些怨言,跟邻居抱怨时,邻居不以为然,每个雇农、佃户都会面临着“一人受雇,全家干活”的挑战,郑家人不就是觉得自家的衣服没人洗了,不乐意嘛!可他们家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媳妇。
有了钱后,郑嫂在郑家的地位便直线上升,而且她腰杆子挺直了,面对郑家要求她将那些钱拿出来补贴家里,她也能义正言辞地拒绝:“这是我的嫁妆,把手伸向儿媳的嫁妆的人家,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郑家人气得天天找郑阳,要求他“振夫纲”。
郑阳这会儿也是为了躲避家里人,所以才决心答应赵长夏,替她进京。
供奉官打量了他一眼,也没有什么意见。不过供奉官很好奇官府怎么会等着她家的稻谷,这里面还有什么猫腻不成?
赵长夏道:“官府定了数百石谷子,充作官田的谷种,来年开春种的。”
郑阳进一步解释:“供奉官有所不知,曲家有名的不仅是‘特品寒瓜’,还有稻谷。寻常人家所种的稻谷,亩产四石便算大丰收,可曲家的稻谷能产七石。因此这清江县、州府的官田,都是找曲家买的。”
供奉官十分诧异,这个产量,简直不敢想:“真的?”
“千真万确,多少人都排着队等着买曲家的谷子作为谷种呢!”
“那这稻谷为何能如此高产?”
“自然是赵郎君有种田的天赋!”郑阳说到这里,与有荣焉。
赵长夏的种田天赋,可是他激发的,——当初是他手把手教赵长夏种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没说错。
供奉官眼睛提溜地转了下,让赵长夏先回去,他则去找县令、知州求证。求证的结果自然是如郑阳所言,供奉官自言自语:“难怪他不想进京。”
这收成一事往大了说便是家国大事,这个理由抬到官家面前,官家肯定不会生气,反而会欣喜,连带着他也能得到好处……
于是他问县令和知州讨要了一份相关的文书,便带着郑阳返京了。
——
供奉官与郑阳离开后,曲家宅子旁边的房屋也搭建好了,不过赵长夏驯虎的威名传出来后,早已没人敢说曲家的闲话,因而李氏也并不需要那么急切地搬出来,所以这房屋就暂时借给郑嫂及其女儿居住。
郑家人曾上门讨说法,曲清江深知跟他们讲道理是讲不通的,便道:“我家官人让郑阳进京,对你们郑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而郑阳始终是我们曲家的雇农,他不在,让他的妻女替他干活,这不是合情合理的吗?”
/>
郑家人不敢在她面前造次,只能灰溜溜地回去。
十月,收割完晚稻后,赵长夏遵照她跟郑阳的约定,以郑嫂的名义将郑阳的那部分利润兑换成良田二十亩。
郑嫂只有一个人,自然不能亲自打理这二十亩田,所以她将田租佃了出去,每年收几十石田租,也足够让他们一家三口过上不错的日子了,郑阳的女儿甚至肉眼可见地长胖了!
郑阳的女儿本来五官便端正,长胖后,肉嘟嘟的十分讨喜。
曲嘉雨就很喜欢她,导致四婶经常提醒她:“有喜之后不能再夸别的孩子了,不然他会不高兴的。孩子都是小气的,尤其是未出生的时候。”
曲嘉雨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叹气。自从怀孕之后,很多事都不让她做了。比如不让她蹦蹦跳跳,不让她乱吃东西,如今连话说都得有顾虑了!
她十分羡慕曲清江,但“羡慕乐姐姐没有怀孕”这种情商欠费的话她是说不出口的。
虽然不能说这种话,但她在关心曲清江的子嗣之事上也不含糊:“乐姐姐,你跟赵六月都除孝数月了,就不准备要孩子吗?”
曲清江闻言,脑瓜子便隐隐作痛。
过去那三年,她们还能以守孝居丧来解释她们无所出的问题,如今除孝,多少人盯着她的肚子,就看她什么时候怀孕呢!
李氏虽然没敦促,但每次煮鱼都不留鱼鳔,其用意不言而喻。
不过自从曲铭、曲锦两家被收拾后,这事带来的威慑效果也不错,至少三叔公跟曲嘉雨的那些叔叔们都安静了下来,没人再拿继嗣一事到她们跟前惹她们不快了。
可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六月能威慑他们一两年,却无法威慑他们一辈子。而且更重要的是,她们没有孩子,六月又始终不长胡子,没有男子的特征,难保别人不会往她是女子方面想。
就算没认出她是女子,等她们老了,也会成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