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许官
但是纪原却没有先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陛下,我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你知道大陈现在有多少的人口吗?这里面又有多少的老年人,多少的小孩,多少的青壮力?而在这些能移动的青壮年里面,又有多少的人选择行商,你有让地方的官员做过这方面的统计吗?”
纪原知道他所在的这个世界是以农耕为主的世界,上位者会担忧没有人耕种也是一个正常的问题,但是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上位者有让人统计过这方面的数据吗?就敢开口说所有的人都跑去从商、会没有人耕地。
在他看来,也就只有没有真正了解和正确了解过这方面知识的人,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了。
“这……”陈泓泽还真的被问住了,他有多少的子民,其中有多少的老人小孩,还有多少的青壮力,又有多少人在外面行商的,这个他还真的从未想过了,“朕还真的没有了解过了。”
见天子愣住了,纪原就知道他并不清楚这个问题,又继续说下去,“人之所以有担忧,是因为人对担忧的东西并不清楚才会有担忧。若是陛下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有多少的子民,这当中又有多少的人选择了行商,你大概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这个问题产生怀疑和不确定了。”
“我打个比方吧,假如一百个人里面有十个商人,陛下你觉得多吗?一千个人里面,有一百个,一万个人里面,有一千个?虽然我对大陈有多少子民不了解,但是一个地方里头行商的人数肯定是没有一成以上的。哪怕是我在江南的时候,我所了解的也只有我舅舅唐氏一族的大部分年轻人行商,但是更大部分的人还是更愿意留在当地种地和做点小买卖,愿意离开故土到外面去行商的人毕竟是少数的。”
尽管没有确切的数据做支撑,但是纪原还是清楚这个世界的人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离开故土到外面去的,除非是被逼得没有办法的人,才会另谋他路。
前几日他让家里的赵将军给天子送去的几份东西里面,其中就有一份关于大陈未来的发展与建议的计划书。纪原知道天子对这份东西必然会很感兴趣,这也是他唯一能给天子的一份大礼,和能为大陈和这个天子所做出的一份努力,只有这个国发展得强盛,他们民富兵强,才不会有外敌敢侵犯他们的领土和欺负他们的国民,他们家当了大将军的男人才能少上一点战场。哪怕他们家赵将军有一天真的要上战场,他们有健壮的士兵,还有厉害的武器,又何惧敌人来犯呢?
而之所以惧怕敌人,不过是因为他们不如敌方,但是当他们比敌人强十倍百倍的时候,只有敌人惧怕他们了。
他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大陈的国力提上来,让这个落后的国家变得繁华和强盛,才有余钱来养兵和建造厉害的武器。纪原相信这一点不管放在这个时代,还是放在他原来的那个时代,都是不变的道理。
但是要改变这个国家落后和贫穷的现状,光是靠农业显然并不现实,他们唯有大兴工业和发展商业,才能使得这个国家快速的摆脱现状和变得更好。
“陛下你有没有让人统计过整个大陈有多少耕种的土地,这些土地需要多少的人去耕种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能够大兴工业,不仅能提高和改进工具,也能提高耕种的速度和效率,把这里面多余出来的人手解放出来去做别的事情。但是这部分解放出来的人手能干嘛呢?陛下您有想过吗?”纪原见趴在皇帝怀里的小家伙玩了一会就开始打瞌睡了,他伸手把孩子接回了自己的怀里来,轻轻的拍了小家伙的后背几下,小家伙就闭上眼睛,趴在他的肩头上睡着了。
纪原并没有把孩子交给下面的人去带,还是自己抱在怀里,不是他不信任别人,而是他知道在外面还是要小心谨慎一点的好,毕竟孩子年纪还小,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他们后悔就来不及了。
明明是他喊纪原来提问问题的,怎么却变成了纪原一直在提问他问题,而且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回答不上来了,从前陈泓泽还觉得自己是在几个兄弟中有点学识的人,现在他才发现自己的那点学识在治理这个国家的面前显然并不够用,最起码纪原问的这些关于大陈子民和国计民生的问题,他就没有一个能回答得上来的。
“大陈的百姓除了种地,读书,做点小生意之外,还能做点什么别的事情?咱们的国家能给地方的百姓提供什么样的工作,多余出来的人手能为大陈做点什么。还有要如何发展工业,甚至是别的行业,还要如何把多余的劳动力解放出去做别的工作,我觉得陛下还是得与你的臣子们商议一下,有所计划才行。”但是看天子的表情,显然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纪原对此也并不意外。
“朕……还真的没想过了。”别说没想过解放出来的人手能干嘛,而是压根就没有过这方面的想法,陈泓泽的心里不禁有些沉默。
“我在书中看过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士农工商,读书排在第一,农民排在第二,恰恰最被需要的工与商却是排在倒数第一与倒数第二。其实,恰恰好,工与商才是支撑起一个国家经济与发展的根本。”纪原知道这个世界的人受到时代的限制,哪怕是作为天子的陈泓泽也一样,把工与商看成是两个低下的职业,就拿六部来说,工部是六部中地位最低的,民间的手工业者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从工的人还是贱籍。
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但是恰恰好相反,商人才是链接起一个国家里的地方与地方的纽扣,这些人的存在,给每个地方的百姓带来需要的商品,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
两个人在御花园里一坐就是小半天,直到小三宝都睡醒一觉起来了,纪原才发现自己说老这么长时间,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一口,放下杯子对天子说道:“不知陛下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陈泓泽才是如梦初醒,笑道:“今日听你一席话,朕的脑子简直是醍醐灌顶。”
“应是还有许多问题要问的,只是朕这一时半会的,还真想不起来该怎么问了,你得让朕回去想一下你刚才说的那些东西,还有想一想,要怎么问你。”纪原带给他的全新的思想是他从前从未接触过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纪原所说的这番话,比他从前的夫子教给他的东西都还要丰富和有用,从前的夫子只是教他要如何当一个君王,并没有教他要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但是今日纪原带给他的,却是具体到每一个方面,这些的确是他从前都没有接触过,要没有任何人教过他的。
今日与纪原的一番谈话,让他受益良多。
陈泓泽并没有因为纪原是一个哥儿就看不起他,反而向纪原提出邀请道:“朕的户部还缺不少的人手,不知你是否原因到户部去做事呢?”他们大陈也有哥儿当官的,只不过很少而已,大部分的哥儿都还是更愿意留在家中相夫教子。
这个年轻的天子认为纪原这样的人才要是留在家中给赵长明相夫教子那就是太浪费人才了,不如为他所用,为他们大陈所用,才能造福大陈、造福百姓,也能帮上他的大忙了。
“这个……我还真没有想过了,待我回家与长明商量一下,再回复陛下你,你看可以吗?”纪原还真的没想到皇帝会让他当官,他还真的从未想过自己也入朝当官这个事了。
不过当官,他好像也并不怎么排斥?
“可以可以,你回家去与长明商量商量,若是想好的话再来回复朕,朕等你的回复。”陈泓泽还以为纪原会拒绝他,没想到纪原还留有余地,那就是对进入户部做事有点意思了。回头他得找他的赵将军好好的“商谈商谈”,省得他的赵将军在纪原的面前乱说什么话了。
但是才刚答应了让纪原回家去找赵将军商量的皇帝当即又许诺了一个官职:“正好户部还缺一个侍郎,要是你有意思的话,朕这就可以下旨让你顶上这个侍郎的职位。”
户部除了尚书的职位最高之外,排在第二的就是左右两个侍郎了。
尚书是正二品,侍郎可就是正三品的官职了,许多人奋斗一辈子都爬不到正三品的位置去,皇帝这一给就给出一个正三品的侍郎的位置,可见他的诚意了。但是陈泓泽觉得纪原担的起这个正三品侍郎的职位,等纪原做出一点成绩出来,他把纪原提拔到户部尚书的位置才能堵得住这满朝文武的嘴,不会再有人提出质疑和反对。
比起一个整日问他要钱的户部尚书,他还是更喜欢一个能帮他搞钱的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