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为了这份沉重的亲情,裴静宸和她都愿意跪坐在这里送这位可怜而又可悲的老者最后一程。
杨氏瞥见灵堂之内一时无有宾客,在场的除了几房的妯娌和小辈外,便只有各房贴身伺候的仆妇在,便挑了挑眉说问道,“二弟妹何出此言?这是在污我对父亲和夫君的亡灵不敬吗?我与你一样素衣白缟,一样席地而跪,一样流泪伤心,不知道哪里有不妥当之处?二弟妹又是哪只眼睛看得到我在灵前不慎重了?”
她说得理直气壮,丝毫不觉得方才脸上止也止不住的笑容是对亡者的不敬。
庞氏一时气极,“大嫂,您怎么这样说话,我也是好意提醒。这会儿虽然只有自家人在,未必一定要嚎啕大哭才显悲痛,可是前来吊唁的宾客随时会到的,您这样笑得那么开怀,让旁人瞧见了要怎么想?”
她哼了一声,“您是这府里的世子夫人,皇后娘娘的母亲,无人敢非议您的是非,可是咱们府里还有未嫁的女儿,没有说亲的侄子,凡事便当谨言慎行。再说了,闹坏了府里的名声,于您自个又有什么好处?我不过是好意提醒,大嫂听不得,那弟媳妇也不强求,只盼您能够莫要带累孩子们便罢。”
这话说得毫不留情,令杨氏心中不快。
若是按照她原本的性子,是忍不得这话定要重重回击的。可如今是在灵堂之上,她一时发作不得,又经过杨家的低落,她多少也比从前收敛一些,便强忍住这气冷笑着说道,“若说不要带累孩子们,弟妹这又是在孩子们面前作的什么榜样?说什么谨慎言行,我看弟妹比我更需要学习这四个字的含义。灵堂之上。父亲与夫君的灵前,我不愿与你多作口舌之争,这件事便就此打住吧。”
灵堂之上,一时静默无声。
但杨氏心中却很是狐疑,她心里想着这庞氏原来是她的跟班,自己指东庞氏便不敢往西的。可最近一段时日以来。庞氏不知道是有何人撑胆,处处与她过不去,不再按照她吩咐行事倒也罢了,如今竟然公然敢在别人面前与她顶嘴,还挑她的不是!
到底是谁给了庞氏这样的胆子!
蓦得。她猛然想到,若是按照常理,镇国公裴固一死,这爵位自然是世子裴孝安的,如今世子又没了,裴静宸身为元配所出的嫡子已然赐了周姓,成了周氏王爵。那么这镇国公的爵位稳稳当当地便落在了自己儿子裴静宵的身上。裴静宵已经成年,也不存在年幼不堪当为国公一说,这件事是毫无疑问的。
二房便是有夺爵的心,也拗不过道理去。
可是,世子却是死在镇国公之前的,这便让板上钉钉的事有了一丝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