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好不容易打发走这家讨厌的家伙后,蔡锷才走进来,将提前签署好的《中苏和平条约》递给杨秋:“副总统,您这里可真热闹。”
杨秋没好气的瞪他眼,问道:“布柳赫尔回去了?”
蔡锷点点头:“两天前就回去了。情报说他已经回合部队,并率部加紧向巴尔瑙尔运动,昨天早上还会合了伏龙芝的骑兵前锋,总兵力约7万左右。”
“7万对30万松坡,你说我是不是做了傻事,不该放他回去呢?”
蔡锷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说道:“布柳赫尔再能打也只是将才,没有铁路确保后勤换谁来都没办法。再说了,他不回去,就不会有这份和平条约。”
“是啊。”
杨秋拿起中苏和平条约随意翻了几眼后,就丢在旁边不理会。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让蔡锷很奇怪,问道:“有什么不妥吗?我们已经和加拉罕谈好,只要高尔察克的事情结束,我们两军就摆出大举对峙的架势,然后双方退一步展开和平谈判,大概9月初就会公布和平条约,这样做的话英法就算猜,只要没证据也只能嘴巴喊喊那我们没办法。”
“总归是要做唱戏给英美看看的,省的人家说我们背弃巴黎和会条约。可是俄国人我不怎么相信。”杨秋看看提前签好的和平条约,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虽然这是他想了8年的一份重要北方和平条约,等9月公布后只要俄国一天没修复西伯利亚铁路,自己就能安稳一天。但真正达成后他却总觉得有些虚幻,以斯大林的脾气、还有斯拉夫民族深入骨髓的大沙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份条约估计几年后就会被作废。
蔡锷也呵呵一笑:“我也不信,不过我们需要这份和平条约。”
“是啊。”杨秋深吸口气,起身拿起帽子:“走,去作战部,问问王庚怎么样了。”
。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