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青五】第19章 缃裙罗袜桃花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眨眼到了端午。

京师习俗,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以此类推,初五即为端五,据说在唐朝,每月五日是都可以被称为端五的,不知怎么慢慢就变成了特指五月初五,而“五”字也演变成了“午”。

今年端午节,京中士庶除了传统的庆祝方式,又添一项新娱乐。

话说在京城西门外的柳池,将上演水嬉和龙舟争标的节目,龙舟争标想来就是赛龙舟,水嬉听着倒是新颖,经内部消息丰富地流云描述过,我才明白,水嬉就是模拟的水战演习啊,看她们一个个兴奋得不行,流云一贯好热闹倒也罢了,居然这回连碧溪都撺掇我去看,听说近来街头巷尾最热的就是这话题,到时怕是要万人空巷呢。想来是北方人不大有机会能看到真正的水战,所以对这模拟表演特别感兴趣。京城这些年

治理的安定而富庶,百姓解决了基本地生存问题,自关注生活质量,对娱乐活动的兴趣然也大大增加了。

如果我去看这水嬉和龙舟争标,碧溪流云就可以师出有名地跟着我去,我猜她们打地是这主意,暗笑,毕竟是女孩子心性,我索性就凑一回热闹,带她们一起去好啦。

到了端午节当天,我破天荒早早起了床,吃过早餐,我们出西城门,直奔柳池。

荣哥最近在忙着颁《均田图》,没工夫出来玩,我也自觉地不去骚扰他。身为皇帝,吃着纳税人的供奉,那就是人民公仆嘛,做好本职工作是应该地,娱乐还是往后排啦,我就不逼他陪我玩了,否则难免有祸国殃民的奸妃之嫌,笑。

听他说前几天夜里读书,见到唐朝元稹地《均田图》,大赞“此致治之本,王之政自此始”,(1)于是要在全国推广。均田制特别适合战乱后无主土地和荒地增多的情况,比如隋末,战乱四起,人口大减,土地荒芜,唐朝建立之初便推行均田令,成效显著。

~君毕是明啊……

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杏花楼。

柳池的风景,上次我和杜他们来游湖时就已经领略过了,上次给我地感觉,这个大湖是都市中难得的安静去处,清雅如一盏明前的碧螺春,可这回再来,老远就瞧见湖中舟船旗幡招展,岸上游人接踵摩肩,耄老,垂髫幼童,白衣纶巾的青年公子,浓妆素裹的红粉佳人,各色人等,熙熙攘攘,满坑满谷!

怎么跟赶庙似的,我不免反省,不就是为看个模拟水战、龙舟表演吗,我在淮南还坐过真地战舰呢,跑来和人家挤,真是……

我们三人到了岸边,找块略清净的地方站住,四下一望,貌似水嬉和龙舟争标还没开始,周围游人三五相熟的聚在一处,有小孩举着花巧画扇、香糖果子嬉笑打闹,看人的,闲聊的,张家长李家短……咦,看人的?哈,有那自命风流的年轻公子做出一副潇洒样,只顾站在美娇附近摆oose,更有年龄不详容貌各异的女子,一双双秋波只往那些美少年身上瞟……

原此!忽然释然了,这时代的民风远没有盛行程朱理学的明、清时那么迂腐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不禁”(《周礼。地官。媒氏》)有点过了,但要是能涌现出几段“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卫风。木瓜》)地佳话来,倒是不枉热闹一场呢。

我自娱自乐:想着,便觉得等待的时间其实也不那么枯燥,再瞧碧溪流云,替我挡开四外飞来的登徒子的秋波,忙的不亦乐乎,尤其是流云,还立了眉毛瞪回去,我笑,无视就可以了,这么“礼尚往来”,万一赶上会错意的,平白让丁寻同学担心。

不一时,一通鼓响,水嬉开始,只见湖中船舫回旋,逐浪弄涛,出没聚散,纵横如意,似是在模拟水战的阵法。周围百姓看得目不转睛,彩声如雷。我也不禁暗暗点,这船上水手莫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水军?变换阵法很是纯熟呢。

中国古代打仗最讲究排兵布阵,看演义动辄就是某将“点齐人马,列阵迎敌”,并不是象现在某些电影里演的那样,一上来两军士卒一声喊,就跟打群架一样乱哄哄叉在一处了。陆战讲究布阵,水战也是如此,都是极看重阵型和团队合作,所以“乱了阵脚”往往是溃败的先兆。

水嬉演习罢,船只鱼贯退去,忽听一阵锣鼓响,动静又不同于刚才,只见一队小龙舟,粗粗点来大约有二十只左右,船上地军士都身着绯衣,打着旗,敲着鼓,每船有一名军校舞旗,看着象是指挥的样子。

之后又有虎头船十只,船上也有指挥,穿了锦衣,执着小旗,立在船头,其余的人都身著色短衣,裹了头巾,整齐地划着桨。

后是飞鱼船二只,彩画间金,装饰极为精巧,船上人都身穿彩衫,间列着杂色小旗、绯,按着鼓点节奏左右招舞,有乐手敲打着小锣鼓铎之类,一时锣鼓喧天,铎相和,好不热闹。

这些彩船尾相衔,列队排出各种花样,难得配合有度,整齐划一,岸边观众大呼过瘾,喝彩声震天价响。

如此热闹了一会,小舟纷纷退开,两只大龙舟缓缓登场,我这才明白,刚才那些花巧不过都是正式比赛前的“垫场赛”啊。

看那两只大龙舟,龙头上有人舞旗,船身左右各排列了六桨,须臾,两舟并列,旁边水棚上有一名军校手举红旗,便如令枪般用力一挥,龙船上锣鼓咚地响起来,舟上船桨齐唰唰拨打水浪,两舟离弦箭一样破浪而出,遥望就同飞腾一般。再瞧远处,早有小舟军校执了长竿,上面挂着锦彩银之类,插在水中,当做标竿,两只大龙舟鸣鼓并进,比的是速度,快得标,周围小舟上鼓声大作,岸边百姓地呐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