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来年种点啥(1/5)

客厅里烟雾缭绕,新西兰虽然一直在倡导禁烟,但这肯定是不可能,特别对农牧场主们来说,烟即是生命。

老王不抽烟,不过他知道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于是进屋后随时抽出一根叼在了嘴里。

他没必要向这些农场主妥协什么,可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入乡随俗的觉悟必须要有。

房子没有暖气系统,只有空调,大厅里的壁炉一直在熊熊燃烧,篝火上架着一个悬挂式咖啡壶,里面有香气往外冒。

王博嗅了嗅,这香味真一般,比自己家灵泉煮出来的咖啡差远了。

互相认识后,农场主们没有再去纠结先前发声的事,这是新西兰乡野文化之一,大多数农夫和农场主的性格跟他们的穿着一样,粗犷、粗线条。

在蒙多的引导下,话题倾向于了王博:“伙计,你春天打算种什么?还跟老文思一样吗?”

买农牧场的时候老王了解过了,文思以前种植牧草、大豆、玉米和啤麦,全是规模化种植。

他的做法是典型的新西兰农场经营模式,少数大农场占据了农产品销售总额的大部分,产品单一化,一般小型农场只生产一两种产品,大点的则生产三四种。

王博沉吟了一下,说实话他还没想好,他不是个合格的农场主。

蒙多热心的建议道:“王,你可别跟老文思学,种植那么多的东西干嘛?我们只是中型牧场,种植两样比种植多样更赚钱呀。”

根据统计,新西兰价值超过50万美元的农场中,有四分之三生产的产品种类不足三种。

不光是为了统一管理,还为了更好的销售。

新西兰的农场主不仅是农民,还是企业家,他们一方面要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还要为自己生产的大量农产品寻找合适的市场,谋求更好的价钱。

多项发展是文思家族的传统思路,他们家里人不像是新西兰人更像中国人,喜欢稳妥发展,不喜欢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