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嘉南郡主那番话是她自己想到的还是有人教给她的。”郑缄感慨道,“若是前者,我觉得她能选了李谦做夫婿,恐怕这其中还有什么文章,我们跟着她,我反而觉得踏实。至少全家的‘性’命是保得住的。若是有人教她的,这必定是国士。我们无论如何也要结‘交’一番。倒不是得他什么指点,我们可以跟着他同进退。也免得平生所学未报,却先丢了‘性’命。”
康祥云笑道:“我探过李家二公子的底了,他说他们这次来,是李长青和嘉南郡主商量之后的主意,到底来京城做什么,他不知道。随行的只有他和一个护卫,一个小厮,一个媳‘妇’子,一个丫鬟。看似什么都告诉我了,实则该说的话却一句都没有说。喝多了也没有说。”说到这里,他眉宇间流‘露’出几分钦佩来,“毕竟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是庶子,不管那李长青是什么样的出身,他的孩子却教得好,是个干大事的人。就算我们在李家待不长,能认识李长青也是不错的。”
郑缄呵呵笑,道:“英雄豪杰,始于微末。所以我们得出去多走走看看,才知道能人奇士,藏龙卧虎,才知道这天下有多大,趣事有多少。”
康祥云不住称“是”。
郑缄就把话拉了回来,道:“那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你再拜访一下郡主,看他们什么时候启程,我们这边也好打算。”
康祥云听了,说了句“你等等”,然后出‘门’去,过了约半盏茶的功夫,重新折了回来,递给了郑缄个荷包,道:“那天李家二公子拿了一百两银子过来,这里有五十两,你先拿去用,若是不够,我这里还有副吴三道的真迹,怎么也能当个二、三百两银子。”
二、三百两银子,就够足他们两家支持个三、四年了。
郑缄和康祥云不同。
康家是当地有名的地主,郑缄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靠着启‘蒙’恩师的资助才考中的举人,最后还给启‘蒙’恩师做了‘女’婿。
郑缄没有客气,接过荷包就揣在了怀里,和康祥云说了会家常,喝完了酒,吃了半碗面条压了压肠胃,就起身告辞,去收拾东西了。
康祥云去了小汤山,这个时候姜宪还在万寿山,他当然没有遇到。李骥想到自己居然在康祥云那里被灌醉了,非常不好意思地接待了康祥云。康祥云当然不会和他这样一个‘毛’头小伙子说明自己的来意,只问他们什么时候启程回山西。
姜宪根本就没有定下归期。
李骥只好道:“若是嫂嫂定下了时间,我一定提早告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