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他和李谦俩口子并不熟悉,如今有杨俊帮着从中牵线搭桥,未必不是件好事。
事关重大,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他还要仔细地琢磨几天。
杨俊也知道他不可能一说就通,也不催李道,也不再提这件事,和李道说了会朝廷轶事,又议论了一会当前的朝局,杨俊也开始睡意朦胧,打着哈欠去睡了,第二天一大早,天刚刚泛白,就启程回了金陵。
没几日,杨俊收到李道的书信,说既然十一月是临潼王世子的生辰,他也应该送份贺仪去才是。问杨俊家眷什么时候启程,到时候路上是否能做个伴?
李道如何已是白身,家眷出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杨俊立刻就答应了,并交待夫人一路上要好生对待李家的女眷。
杨夫人是个伶俐人,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在镇江和李家的人汇合后,一起前往京城。
李家去给临潼王世子祝寿的是李道的长媳和长子,还带了他们弱冠的长子以及刚刚十二岁的女儿。
杨俊这边人比较多,男子们在上面的船舱住着也就不说了,杨夫人,两个儿媳妇,三个孙子两个孙女都在,行船的时候大家打打叶子牌,说说话,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李道的孙女是在江南出生的,还是第一次到北方。船停在通州码头的时候,她被冻得直哆嗦,磕磕巴巴地问杨家大少奶奶:“他们这里的人怎么过冬啊?”
杨大少奶奶官宦出身,小时候曾经跟着父亲在河北任上住过一些日子,细细地给她讲着北方的炕。
李大小姐听着两眼亮晶晶的,迫不及待地住进了客栈。
他们住的是最好的客房,地龙被烧得热热的。
李家大小姐进门没多久就脱了厚厚的棉袄,欢天喜地地上了炕。
杨大少奶奶看着直笑,让自己贴身的嬷嬷去吩咐客栈的小二打了热水过来,吩咐那嬷嬷提到李家大小姐屋里,并道:“坐了快一个月的船,身子骨都坐软了。老夫人吩咐下来,会在通州住上两天,大家都好生歇歇再进城。”
也是为了给京城里住的通家之好送帖子,有个人接应和照顾。
李家大小姐脸上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