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工兵排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十六日,上午八时,阴天。

舒同文这家伙的确很会搞动员,他从附近四里八乡动员来了上万劳力,经过一整夜的紧张施工,到天亮时分我们74军的防御工事已经基本成形,为了搭建掩体,附近不少老百姓甚至还把他们家里的门板都拆了来。

最令人感动的是一个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大爷,老大爷在族内排行第九,人称九爷,据说早年间他曾经参加过义和拳运动,跟八国联军在廊坊打过仗,还曾杀过一个英国鬼子,九爷把他的楠木棺材板都捐给了我们,还带着他在世的唯一的亲人,一个还只有十六岁的小孙子坚决要求参加国军,大队长怎么劝他们都不肯走。

实在没有办法,大队长只能把九爷留在了炊事班,给老骆驼打下手,九爷的小孙子则留在了卫生队。

玉兰……

李子涵的日记刚写到这里,头顶便骤然传来惊天动地的一声炸响,直能把人的耳朵都给震裂开来,还有大量的泥土从掩蔽部顶上碗口粗的横梁间扑簌簌掉落,日记本雪白的页面上也落了不少灰尘,李子涵赶紧小心翼翼地吹了去。

旁边一个刚加入十九大队工兵排不久的学生兵被这声犹如晴天霹雳般的炸响吓得险些魂飞魄散,尿路括约肌骤然间一松,一股热流便已经喷涌了出来,一下子就将他的裤裆濡湿了一大块,那学生兵赶收拢起双腿,唯恐别人瞧见。

李子涵似有所察觉,回头向那个学生兵投来一个鼓励的眼神,工兵排的新兵不是从之前冯圣法补充给十九大队的新兵当中挑选的,而是李子涵归队之后从武汉临时征募的学生,华北、华东地区沦陷之后,大量青年学生涌入到后方,不少学生都参了军。

这个新兵叫廖耀华,原本是上海同济大学学生,学的就是化工专业。

见李子涵回头看来,廖耀华便赶紧对他笑了笑,笑容却比哭还难看。

李子涵也是从新兵过来的,当然知道廖耀华还有工兵排其余新兵的心里会有多紧张,但他更清楚自己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新兵就是这样,头一次经历这样的场面肯定丑态百出,等他们经历多了、见识多了自然而然就淡定了。

廖耀华抬头看了看架在掩蔽部顶上那一根根比碗口还粗的木梁,只见大量的灰尘泥土正从木梁的缝隙间扑簌簌往下掉,便有些担心地问李子涵道:“排长,咱们排的掩蔽部该不会让小日本的炮弹给炸塌下来吧?”

李子涵道:“咱们的掩蔽部有横竖两层木梁,上面还覆盖有半米厚的夯土,只要不被小日本10口径以上炮弹直接命中,应该是不会塌下来的,当然,如果被小日本u以上口径炮弹直接命中,那咱们就解脱了。”

解脱了是什么意思,大家当然都知道,新兵们的脸色更难看了。

廖耀华的脸色也变得越发惨白,说道:“小日本的炮火可真猛。”

“这算什么?”李子涵不屑地撇撇嘴,说道,“这种程度的炮火,跟淞沪会战当中小日本海军的大口径舰炮,还有小日本航空兵扔下的重磅航弹相比,简直就只配给人挠痒痒,告诉你们,小日本海军的舰炮口径30u一发炮弹过来就能炸塌一栋钢筋水泥的大楼,落地上就是一个直径将近百米的超大弹坑。”

“啊?这……”廖耀华脸上再无一丝血色,他完全无法想象血肉之躯如何面对如此凶残的大炮?他更加无法想象,淞沪会战当中那些国军老兵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他只是听听就觉得害怕,那些老兵却坚持了整整仨月。

李子涵又道:“小子,你已经算是很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