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则说到这里,陶醉地一笑,对李承乾和高阳公主道:“你们看我,可有何不同?”
李承乾和高阳公主瞪大了眼睛,使劲看着他们十二叔,唔……似乎皮肤细腻白皙了许多,却不知十二叔又找到了什么保养的好妆粉,回头得向他打听打听。
李元则瞧他们一副不得要领的样子,忍不住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们一眼,嗔怪道:“这么明显,都看不出来吗?人有三花,人花炼精化气,地花炼气化神,天花炼神还虚。你们看我,有没有到达三花聚顶之境界?”
不只李承乾,就连李鱼等人都一起向他头顶望去,他娘的哪有花啊!头上就一个懒人髻!
李元则得意地笑道:“当然还没有!”
众人:“……”
李元则又殷殷教诲道:“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为种子,修道者心必空于下焦,戒去淫欲,精不妄泻,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矣;本王,现在就已炼成了人花,待我修至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便可脱壳还虚,归入虚空境界矣!”
众人都呆呆地看着李元则,竟无言以对。
李元则又瞟一眼深深和静静,也不知道侄子李承乾说的是哪一位姑娘挑逗舞跳的好,只是一脸鄙夷不屑,对李承乾道:“红粉窟窿,皆是虚妄,你该清醒清醒啦!”
李承乾说着,就向李承乾等人所在的一席走过去,举止飘逸,一副得道高人形象。待他落座,摸一摸稀疏的胡须,微笑道:“你们猎了什么野味回来,可有鹿么?本王近来于口腹之欲颇有兴趣,还觅到一个不错的吃法。将鹿头入锅煮熟,出锅洗净,切丁,再将猪肉两斤熬成浓汤,放鹿肉丁,葱一把,姜末、橘皮各半合、花椒少许,再佑以椒盐、豆豉,味极佳矣!”
众人呆呆地看着已经修至“人花大成”的这位吃货高人,还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王爷叔父对太子侄儿大讲修身养道经中的时候,袁天罡和李淳风也在后边窃窃私语。
李淳风道:“那人真是终南隐士苏有道之徒?我看他面相,还是短命之相啊。如今已是五月,再有四个月,必死无疑。”
袁天罡道:“天机难测,如果他当初选择南去,早就死了。他选择了北行,这才延了一年寿命。今年九月九,有何机缘,可以逆天改命,又或顺了天道,得以大延其寿,也未可知。更何况……”
袁天罡眯起了眼睛:“我观云气,那件奇物又到长安来了!”
李淳风怵然一惊,看向袁天罡,袁天罡却微微抬起脸,似乎已穿过那屋顶承尘望向遥远的天空,向那不知名的所在,投去疑惑的一眼。
{}无弹窗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第225章得道之人
荆王李元则说着,便大剌剌地走了进来,恰似一颗抛进了静寂湖中的石头,登时溅起了一片浪花。
李鱼一眼看到李元则,登时就是一惊。但他旋即就想到,当夜是冒充了反贼纥干承基的手下,这才对李元则及其家将动手的,而当夜,纥干承基确实出现在了武都督府。
幸甚!
幸甚啊!
黑锅有人背了。
李鱼松了口气,瞟向纥干承基。
纥干承基那一面,太子李承乾也是一惊。他万万没想到,十二叔居然会出现在这里。不管他是顽劣也好,乖巧也罢,以储君身分微服出宫,还跑到这儿来饮酒作乐,看到长辈,总是感觉别扭的。
尤其是,他刚刚的作为,使得他绝对的不想把身份暴露给眼前这些客人,否则用不了多少功夫,就得传遍全城。所以李承乾马上离席而起,趋前拜见,想提前打声招呼,免得十二叔说破他的身份。
李元则对李鱼的印象非常淡薄,目高于顶的他,当初在利州,又怎么可能对李鱼这样不相干的且没打过几次交道的小人物有所注意,除非他未卜先知,那时就知道自己的宝贝会毁在这个人手上。
所以李元则看清了李鱼相貌,只是微觉眼熟,一时还想不到在哪里见过,可他旋即就看到了李承乾,顿时惊奇地张大了眼睛,心中纳罕:太子怎也在此?
且不提这三人一变再变的神情,另有两人却也是一脸的错愕,因为他们看到了李鱼。这两个人和此时的李元则一样打扮,都是一袭月白色道服(一种宽松舒适的便服,款式类似道袍,但不是出家人服装),头发梳一个懒人髻。
三人年岁都不太大,二三十岁,身材颀长,容貌俊朗,神色都是一样的出尘。不同之处在于,李元则恬淡优雅,和光同尘,似乎道行最为精深。站在他身后的两人,年约三十者飘逸潇洒,年约二十者一头白发,白发少颜,目光湛湛。
这两个人自然就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了。
袁天罡认出李鱼,自然惊讶,而李淳风给李鱼批过面相,记忆犹深,此时一见,也登时认了出来,难免惊奇。
就在这时,太子李承乾已经抢步上前,向李元则一个长揖,一脸的惊喜:“哎呀呀,荆王爷,您老怎么也大驾光临了。晚辈有失远迎,恕辈,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