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鲁肃两人眼光何等长远,闻刘华之言就犹如当头棒喝,细细思量刘华刚刚的只言片语,不觉恍然大悟,豆大的汗珠纷纷落下,面色有些难堪。
刘华说道:“商人乃是当今世上最大的促进力量。他们人们制造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将北没的必要东西,以一个良好的流通渠道送入北地,他们通过缴纳税款为大汉提供了钱财的支撑……如果没有商人,我们可能一天也没法存活。打个比方说,文若,你喜欢看书,我就常常见你在商贾开的书店转悠。
不久前,大儒管宁所著的一本《氏性论》问世,记得当时文若也买了一本。如果没有商人,试问文若这本《氏性论》你如何得来?难不成你要赶上数个月的路程,去北地寻管宁买?且不说管宁处是否有书出售,即使有书卖,难道你可以抛下淮南的事物,数月政务不理吗?
相信以文若的才智,分得清孰轻孰重。可是,万一这《氏性论》是一本旷世奇书,那文若岂不抱憾终身?
若没有商贾的印刷,那么这部旷世奇书岂不就此毁灭?
其实,商人和农民一样,谁也不可缺少,如果没有农民,就没有五谷杂粮,我等也将无粮而亡。同样,如果没有商人,那么大汉的文化,经济都得不到流通。试问,如此一来,我们跟北方蛮夷有何区别?
如今淮南一地,什么也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生气。生气从何而来?从商而来,商多自然热闹。甄家乃当世之巨贾,四大商家之首,在商界有极高的名望和地位,如果甄家可以加盟。我们就可以利用甄家百年的声誉和商业渠道,来发展我军领地内的经济和购买战斗物质,尤其是我军急缺的战马,更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补充。”
孙灿这时道:“甄宓姑娘还决定献上一半家财,助我军成大事?”
荀彧、鲁肃沉默了一会儿,他们都不是死板之人,袁绍是为人他们也清楚,即便没有甄宓这回事,就凭孙灿在洛阳大骂袁绍,斩杀其弟袁术。这两样事情足以让孙、袁两家成为死敌,他们先前反对的理由主要是商人奸诈,不愿让甄家这个大汉最大的商人,霍乱淮南。但是经过刘华的点拨,他们发现商人的好处后,结果自然就大不一样。如此大利于淮南的事情,他们岂能在加以反对?
鲁肃率先道:“子静先生说得在理,救人的利,确实大过于鄙。只要计划得当,可放手一事。”
孙灿看向荀彧,看看他是否改口。
荀彧见孙灿望着自己,笑道:“彧非迂腐之人,一切皆为我军利益为上。”
孙灿见三人的想法已经一致,也就决定派人北上救援甄家。
刘华成竹在胸,提议道:“袁绍为人志大才疏,刚愎自用,表面上宽厚儒雅,心底里猜忌刻薄,又喜欢逞能,好出风头。我等可利用这点,先派人潜入冀州,散布谣言,说‘公孙瓒频繁调兵,准备南下’在派人去幽州说‘袁绍频繁调兵,准备北上’。
袁绍、公孙瓒本就是老对头了,只要稍加挑拨,势必战火再起。
这时,我们再在冀州散布袁绍无能,不通军略,不晓兵法,是个只知吃喝玩乐的废才。相信以袁绍那好面子的脾气一定会亲自领兵出战公孙瓒,让人知道他的伟大英明。另外,袁绍还喜欢出风头,他一出征,前呼后拥,一众仪式,绝不可少,大军也必将随他而去。如此一来,邺城防守,可想而知,这个时候,也是救人转移的最佳时机。”
这一番话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孙灿欢喜地看着刘华,立刻就定下了计策,并招来长丰太守王越,商议具体的实行计划。
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刘华的计策是根据袁绍的性格来设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被刘华看透了性格的袁绍,一步一步的按照刘华所说的行动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