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后眼里却看不进其他人,只愣愣地瞧着韩梨。
“韩太妃的侄女?怪不得,这么像她。”她喃喃地说。
在场众人皆以为这个“她”指的是韩太妃。
只有韩梨心里知道,这指的是徐晗玉。
原本这一番话让顾太后心里对韩梨大加赞赏,谢乐身边正需要这样明事理的女子来进行规劝,少不得她也愿意给她一个份位,可是等看清了韩梨的容貌,她的心思一下便淡了。
“朗朗晴日,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不知今日陛下同公主都读了哪些书呢?”顾太后略过韩梨问道。
谢烟惭愧地低下头,她今日就顾着玩耍,除了话本子哪里读了什么正经书。
“回禀母后,朕今日在读《韩非子》。”
“哦,那陛下可有什么感悟呢?”顾太后问。
谢乐想了想说道,“君王治国,不外乎立法、借势、用度。世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身为君王要勤政爱民,更要善于用法度和手段治理国家,而君王的名声自然也是手段的一种。”
韩梨看着他侃侃而谈,这是在向她圆他方才不在乎名声一说。
顾太后点点头,“陛下说的没错,既然陛下知道该如何治理国家,为何却总是囿于这小小的书斋,而不是去朝堂上和你的大臣们亲近呢?”
谢乐轻轻一笑,作出满不在乎的神情,“如今大乾国泰民安,朝堂上武有摄政王,文有竹先生,多朕一个不多,少朕一个不少,又有何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