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有人窃窃私语,说国公倒是英雄盖世,只是总摊上这些风流债,而且一次比一次闹得大,以至于闹上朝堂,真是丢人。

寻遇紧握双拳,他耳力惊人,自是听得清清楚楚,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不用别人评价。

只听寻遇沉痛的说道:“臣当初和县主在一起,是因为县主说自己置身鞑靼多年,名声尽毁,想成婚怕是不易,因为信得过我的为人,给我做妾也无妨,所以臣答应娶她。如今要做正室,臣不能答应,臣离家之时和正室夫人有约定,如若臣死,请她守节。她当时答应了,也做到了。臣不能让她下堂。请贵妃娘娘恕罪。县主如若能有更好的归宿,臣绝不耽误她的前程。”

闻言,承平县主面色巨变,仿佛承受不住打击,摇摇欲坠。

寻遇的话里包涵了很多重意思,耐人细品。而最后一句话更是让她溃不成军。她终于绷不住面色,露出仓皇来。

贵妃好像豁出去了一样,“那若依公主呢,她身份高贵,总不能让她也做妾吧。”

皇帝看向寻遇,问他:“爱卿以为如何?”

寻遇答:“臣只有一个宗旨,和自己的发妻白头到老。其余,都可商量。公主初时不知我为何人,是我利用了公主,为了在鞑靼生存下来,和公主成婚。这一点是我对不起公主,但如果公主想成为我的正室,臣也万万不能答应,臣愿意补偿公主,待孩子出生以后,按照鞑靼人的规矩,臣做出巨额赔偿,请公主另嫁。”

公主立刻不干了:“秦寻遇,我还怀着你的孩子呢,你就让我另嫁,你不是人!”

“陛下,请责罚臣。臣有罪。但如若让臣停妻另娶,臣的确是办不到。”

天子不管臣属的家务事,这是规矩。谁大谁小,不是他该管的,都是贵妃多事,把这件事挑出来,真是个搅屎棍。

皇帝面色一沉,“贵妃醉了,咱们汉人有规矩,先来后到。贵妃记不得了,来人,送贵妃回去吧。”

贵妃面色一变,她本就孤注一掷,图的是承平县主背后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细作方面,可谓强大。还有,就是扶植承平县主一方成为国公府的女主人,那么国公府强大的军事背景也可为她所用,因此即使得罪了白羽所在的势力,给自己树立了强敌,她权衡利弊,也觉得很值。

但是,如今寻遇自己站出来,非要原配,不要别人,这让她情何以堪。尤其是陛下又当了那么多人的面,下了她的脸,以后她该怎么办,如何挽回这颓势?

众人争论期间,裴照早已五内俱焚,他没资格说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由别人决定白羽的去留,这让他觉得无力和彷徨。他和她从此以后,就真的是路人了。放弃白羽,真的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

裴照站了出来。

作为次辅,他说话的分量不可谓不重。

众人都仔细听着。

裴照面容和善,语气寻常,仿佛在议论朝政一般,说道:“臣倒是觉得,应该听听凌氏夫人的想法,前后面对各色小妾已经快近十人,不知夫人身心能否承受得住。”

白羽心说,这八个小妾加在一起,也不如您未来的正室夫人矜涵一人难缠,她豁得出脸面,又有公婆撑腰,如果自己和裴照在一起,一对一和她对上,肯定要吃大亏,那自己还不如老实在原地呆着。

她不是无情之人,但是在这个万恶的旧社会,女人要想活命,就得仔细掂量着来,感情用事只能一败涂地。

她转身看了一眼身后跪着的寻遇,正好对上寻遇殷切的目光,她突然就有了信心,她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生死攸关,她不能跟裴照走。就像她曾经说过的那样,她不会再回头。

只听她说道:“只要夫君不离不弃,臣妇愿意守他到老。”

裴照有一瞬间脸色突变,心里有什么东西,咔嚓一声巨响,裂成了碎片。

皇帝说:“朕之前说过,让夫人放心,国法家规都没有让夫人退让的道理,是贵妃造次了,禁足三日自省其身吧。”

又说:“宴席之后,会有旨意,解你们之间的难题。”

其余时间众人都在边吃喝边议论中度过的,直到宴席结束。

一场好戏散场,又足够京城人谈论半年的了。

宴席结束,皇帝退场。司礼监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圣旨,白羽照例听不懂,但最后的意思明白了,寻遇被册封为淮安王,她是淮安王正妃,公主和县主为侧妃。钦此。

一时间,众人都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个消息,比起几人席上的御前应对,少了几分劲爆,因此在此后的传言之中,只是一带而过,倒是殿前你来我往的对话,被传的有声有色,人尽皆知。

底下有人窃窃私语,说国公倒是英雄盖世,只是总摊上这些风流债,而且一次比一次闹得大,以至于闹上朝堂,真是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