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页

独占金枝 漫漫步归 2642 字 4个月前

方知慧识宝鉴宝的眼力是天生的,又有嘉凤轩掌柜亲证,从价值上看,修补好的玉石确实不值钱。

可想到外头那些激动的文人围绕山石玉雕议论纷纷的情形,梁先生和钱先生觉得这话对却也不对。

可对和不对到底是哪方面的问题,他们还没想清楚。

“玉石不值钱了,可故事却是值钱的,江公亲刻是事实,它被揭发‘身世’之时已成一片碎石也是事实,再次被修补起来更是事实。”女孩子说道,“把它当成藏品买卖它不值钱,可把它当成宝陵文馆的故事,同江公的一段过往它却是值钱的很。”

“文馆往后会有学子进来读书习字,会有文人进来谈天说地,梁先生、钱先生,你们往后会很忙。”女孩子说道。

这话让梁先生和钱先生对视了一眼,再次齐齐向后退了半步,向她抄手行了一礼,郑重道:“若非姜四小姐,这文馆在我等手中只会砸了招牌,是姜四小姐让宝陵文馆再起的。”

他们与这山石玉雕日日相对,却让它明珠蒙尘。难怪人常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们如此眼拙,又如何担得起这文馆掌馆之责?

“两位先生谦虚了。”女孩子闻言只淡淡的笑了笑,顿了顿,道,“文馆和茶馆都是天赐宝陵的至宝,是宝陵百姓之福。”

这话让梁先生和钱先生心中熨帖的同时却再次在心中生出一股微妙尴尬之感:他们这两个文馆掌馆还赶不上人家茶馆的说书先生江先生呢,至少人家江先生说书的本事是真的好,大家都爱听,不似他们全然是被一块江公所赠山石砸到了脑门上。

“今日上门,其实是小女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两位先生。”女孩子说道。

姜四小姐的拜托哪有不应之理?梁先生和钱先生忙道:“姜四小姐说便是了,我二人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女孩子闻言笑了笑,徐徐开口道:“那位名动天下的江公父母族人也不见得多厉害,其先生更是没什么名声,民间授艺者有句大俗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哪个规定文馆掌馆一定要是多厉害的人物的?文馆设立的初衷便是读书,不论贫者贵者老者少者交了钱都能进来读书。有教无类矣!”

梁先生和钱先生面色动容:宝陵文馆一向没什么名气,在多数宝陵百姓心中有跟没有没什么两样,他们往常最常做的就是大早上来文馆打开文馆大门,在里头读书等着学生上门。

这般干等造成的状况便是文馆寂寂无人前来,越发无名越发无人,越发无人又越发无名,于是便落得只两个掌馆的地步。

“如今文馆有了名声,那等衣食富足的学子文人自然能来,可有些人却来不得。”女孩子说着看向梁先生和钱先生。

梁先生和钱先生听到这里,默了半晌之后才猛地一拍脑袋:“姜四小姐是说善堂的人吗?”

女孩子含笑莞尔:“不错。”

善堂是江平仄除了茶馆之外最常去的地方了,那里有年幼无人照料的孩子却也有因着二十年前那场战乱无法照顾自己的大人。

二十年前的宝陵城虽说藏了诸多秘密,可有一件事做不得假,那就是二十年前的宝陵城并没有牵涉入战乱之中。

那些无法照顾自己的伤兵残兵是从哪里来的?姜韶颜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当年白帝回来的,却也知晓这是江平仄始终无法袖手旁观的一群人。

这一世她想做很多事,自然首先要做的便是全了江平仄的后顾之忧。

“姜三老爷和姜二老爷的钱除却修补文馆之外还有诸多剩余,听闻江公身前常道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既然承了江公的情,身有余力便顺带承了他的衣钵,不知两位先生意下如何?”女孩子含笑望着梁先生和钱先生说道。

这文馆的两位掌馆品行还算不错,如今得了江公之情,自然不会推辞。

这个主意有她的私心全了江平仄的后顾之忧,却也不全然是因为她的私心,江公确实说过这样的话,有教无类也是他的想法。

不得不说这位传闻中的江公确实有诸多令人敬佩之处,至少于姜韶颜而言,确实是佩服他的。

从宝陵文馆离开之后,姜韶颜又去了一趟光明庵。

“阿弥陀佛,姜四小姐近些时日委实忙得很,都有多久没来看老尼了?”静慈师太瞥了她一眼,捧着茶杯看向姜韶颜,挪谕道,“听闻姜家近日往衙门跑的挺勤快的,有几位还进大牢品尝人间疾苦了。”

这宝陵城里只要起了引动全城的热闹多半绕不开“姜家”二字,静慈师太斜了她一眼,道:“这宝陵城有什么风吹草动多半是姜四小姐你吹出来的。”

方知慧识宝鉴宝的眼力是天生的,又有嘉凤轩掌柜亲证,从价值上看,修补好的玉石确实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