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馒头出锅时,杨二奶奶端着大蒸笼快步来到堂屋,将其放在桌上,手里的抹布都发烫了。

后面是孙母端着一大盆凉茶,杨大奶奶也跟在后面,她端着几个碗呢。

“大嫂,都说了我来,你歇着,”杨二奶奶过去接过碗放好道。

“怎么,嫌我老?”

杨大奶奶哼了一声。

“怎么敢哟,”孙母哈哈一笑,把竹篮拿过来,她要去给孙桂芳他们送凉茶,顺带让他们回来吃午饭了。

孙桂芳和杨继西见她提着篮子过来,便让她在边上站着别过去,他们过去。

喝了凉茶后,孙桂芳对孙母道,“我们还有十几分钟,您先回去吧。”

“十几分钟我就等着呗,反正也没啥事儿不是,”孙母笑道。

“成,那您去那边阴凉点的地方等,别晒着了,”杨继西看了看太阳说道。

“知道了知道了,”孙母笑眯眯地应着。

杨继西他们重新拿起锄头去勾石子儿啥的时,赵五就羡慕道,“瞧瞧你们,都这么大年纪的人了,爹娘爸妈都围着你们转悠,多幸福啊。”

“确实幸福,”杨继西咧嘴一笑,“没办法,我们家的老人精神好,干活儿也利索,整个闲不下来的。”

“真好,”吴和国也有些羡慕,吴大爷爷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十几分钟后,队长让大伙儿先回家吃饭,下午三点再来,毕竟太阳有些大。

杨继西他们回到家,便瞧见桌上的大馒头,这个天馒头冷得慢,这会儿吃上刚刚好。

杨大奶奶和杨继康他们也在这边吃的,石头的大儿子叫阿伟,他乖巧地坐在杨大奶奶身旁,抱着一个大馒头啃着。

“喝点洋柿子蛋汤,”见他干巴巴地吃着,孙桂芳准备给他碗里舀了点西红柿蛋汤。

“桂芳姥姥我不喝这个,我喜欢吃干的,”阿伟赶忙移开了自己的小碗。

杨继康笑了笑,“他就喜欢吃干的,不用管他。”

“这样啊,”孙桂芳笑了笑,自己喝了口汤后道,“现在的小娃娃好些都不爱喝汤,喜欢喝水。”

“还喜欢喝汽水,我也喜欢,”杨二奶奶想到汽水的味道,“咱们家还有一箱放着是吧?待会儿我拿出来一人一瓶。”

“就是冰柜在铺子上,不然咱们也能吃冰汽水了,”孙母有些遗憾。

话音刚落就被杨大奶奶瞪了一眼,“还吃冰的呢?团团走的时候可叮嘱我,瞧见你们喝冰水就记下来,等她回来就告诉她。”

“这也不能怪咱们,今年多热啊,”杨大奶奶辩解着,“这都九月了吧?咋还和七八月差不多。”

“今年是比去年热,”杨继西说,“不过还是少吃冰的,做点凉糕吃可以,太冰的就算了。”

“那咱们下午就做凉糕,阿伟,你喜欢吃红糖的还是白糖的?”

“红糖的好吃,”阿伟说道。

这小子虎头虎脑的,和石头小时候像得很,杨继西摸了摸他的脑袋,“真乖。”

水泥路在十月中旬的时候铺好了,接着就是村里的水泥路,杨继西他们都是给了钱的,等村里的路也平整后,好些人家都买了车,自行车居多,但也有买摩托车或者是三轮车的。

赵五甚至还做起了摩托车生意,赶集日时就在镇上等着拉人,别说,还挺赚钱。

“三道沟那边的路虽然通了,可他们那路远啊,这几个队里,就他们那的车费贵一点,”这天赵五和杨继西在村口小桥下说话,“我也愿意跑那边,不过老人也多,他们上车的时候我开得就很慢,怕吹着了回家着凉。”

“老人吹风了确实容易生病,得仔细点,”杨继西是过来捡石子的,他发现之前柴房那地方还是不怎么平整,所以想着弄点石子回去铺一下。

赵五点头,刚要说话,就见一个高大的男人背着个大背包,笑眯眯地站在桥边,垂头看向他们这里。

“继西,”赵五揉了揉眼睛,“我这老眼瞧不真切,那是不是你大舅子?”

杨继西直起身看过去,好家伙,可不就是孙大哥!

“大哥!”

杨继西也不捡石头了,提上背篓跟赵五道了别,便三两下从旁边的小路到了桥边,“你自己回来的?”

孙大哥笑着点头,“这不是提前退休了,回来养老吗?”

“咋回事?”

杨继西吓一跳,赶紧看了看孙大哥身上有没有伤,一般来说他们这种如果没有犯错或者是身体受到啥伤害,是不会提前退休的。

“没事儿,老毛病了,”孙大哥看了眼他手里提着的背篓,“捡石子干啥?”

“捡着玩儿的,大哥咱们回家去,爸他们在镇上你知道吧?”

“知道,我瞧了他们的,先来村里住几天,然后我再去那边陪他们,”孙大哥笑道。

二人有说有笑地回了家,杨二奶奶和孙母正在给杨大奶奶洗头,杨继康要给她洗,她不愿意,于是杨大奶奶她们就来帮忙,孙桂芳则是在家炖鸡。

杨继西和孙大哥回到家时,把她们惊喜坏了,一个个围着孙大哥说话。

得知孙大哥是早年出任务时留下的一些老毛病,医生建议他多休养,所以才得以提前退休,孙大嫂让他回老家养身体,等枣子高考结束后,她也过来陪他。

孙母听得心疼极了,她轻轻地打了一下孙大哥的手臂,“你说你吧,一直报喜不报忧……”

“妈,没事儿,我好着呢,”孙大哥赶忙安抚着,“这些年一直是继西他们照顾你和爸,我们啥也没做,心里过意不去,我回来还能孝顺你们,就是我们老家的房子要不要修修?”

“修啥啊,”杨二奶奶立马拉住孙母的手,瞪着孙大哥,“你想把我们老姐妹分开啊?我告诉你门儿都没有!”

孙桂芳笑道,“大哥,就在咱们院子住下呗,我们正想把老房子和这边的房子全部拆了重修成大平院子,这房间可多着呢,不住浪费了。”

“就是啊大哥,别提回去修房子的事儿,偶尔回去看看瞧瞧那是行的,要住,还是咱们住在一起,有照应不说,还热闹。”

杨继西也道。

“行吧,”孙大哥见杨二奶奶一脸不高兴地看着自己,孙母也笑眯眯地拉着杨二奶奶的手,又想起孙父和杨二爷爷的关系也非常不错,便知道他们这几年的相处是非常好的,“那我就打搅了。”

“说什么打搅的话,都是一家人,”杨继西起身去看锅里的鸡,见炖得差不多了后,全部装在盆里,接着又煮了肉。

老堂屋这边的房子是杨二奶奶他们日子好起来以后修建的,现在也这么多年了,属于危房,嫣嫣和团团早就建议把房子推了重新盖。

左右路也好走了,现在买砖也容易,于是孙大哥和杨继西就开始着手修房的事儿,他们则是暂时住进了杨继康家。

团团放寒假回来的时候,便瞧见新院墙,一进门就瞧见一排新房子立着,房子外面还贴了瓷砖,瞧着好看得很。

大堂屋在以前小菜地那,有了东厢房和西厢房,房间一共八间,还有库房、灶房以及猪圈等,院子还是那么大。

“好家伙,你们都没跟我说,这是给我的惊喜?”

团团问。

孙大哥笑道,“那当然了,快去看看你的房间。”

团团嘿嘿一笑,丢下包就往房里走,她的房间很大,布置得也很好,都是孙桂芳她们跟着她的喜好布置的,再看旁边的屋子,那是嫣嫣的,也是她的喜好,瞧里面的东西,嫣嫣是回来住过的。

孙大哥每天早上还是起来得很早,在村子里跑两圈,然后去梨林还有桃林那边喂鸡,喂狗,回来还打两套军拳,可以说生活非常规律而充实了。

现在团团一回来,团团也跟着加入了,她也不是跟风,而是在学校的时候,基本就是这样过的。

嫣嫣工作告了一段落后,带着对象回来过年,见团团黑了不少,也知道她在学校没有放松课程了。

孙玉兰得知孙大哥回家养身体后,今年过年也带着丈夫和儿子回来了。

“等我退休了,我也回来住。”

秦远一边烤鱼一边对一旁的孙大哥说。

“成啊,咱们还能一起钓鱼,”孙大哥笑。

秦远的父母身体还很康健,目前是跟着他大哥一家过日子,本来是单独过的,可秦大哥离婚了,所以得去帮着看小孙女啥的。

看着旁边坐着的一大堆人,秦远也笑,“是啊,还能帮着姐夫捡鸡蛋,摘梨子和桃子。”

“还有采茶,开春后就要开始了,”孙大哥笑眯眯地了喝一口热啤,“你别看继西他们在农家,这一天天的还忙得很。”

秦远点头,确实很忙。

杨继西正在给外甥们烤蜂蜜兔子,“我第一次吃这个蜂蜜兔子的时候,是我一个好兄弟送来的蜂蜜,那时候蜂蜜可是稀罕东西,我那兄弟二话没说就拿来不少,他自己也不怎么吃,全给我们了。”

“舅舅,你那好兄弟我们见过吗?”

杨继燕的儿子问道。

“你们见过的,但应该忘记人了,就你们嫣嫣妹妹满月酒的时候,我那兄弟就来了,他叫杨文清。”

听到这个,团团凑过来道,“文清叔叔是不是又放你们鸽子了?”

“可不,”杨继西非常愤怒,“说好趁着你暑假的时候来看我们的,结果这老小子说啥一行人去国外找灵感,不来了。”

“习惯就好,”嫣嫣忍着笑。

孙玉兰听到杨文清的名字也笑了笑,都活了大半辈子了,早年间的事儿,也随着岁月释怀,如今闻言就像是老朋友一般。

杨幺妹给孙女剥核桃,她的儿媳妇苗苗脸色不是很好地坐在一旁,平安看了她几眼,苗苗抿紧唇没说话。

“你要是不乐意回来,就回你娘家去过年吧,不要影响别人的心情,”杨幺妹头也不抬地说道。

苗苗闻言连忙道,“不是的妈,我只是和孩子爸吵了几句。”

杨幺妹抬起头看了看她,见她一脸着急地解释,声音也软了几分,“他欺负你你尽管说,我打不死他也能骂。”

苗苗扑哧一笑,帮着一起剥核桃,“妈,我以后和娘家那边不会多联系了,他们一心想着我给弟弟出钱买房,一点都不在乎我,我的心也死了。”

其实就是平安故意说自己失业了,还炒股失败,苗苗娘家一听这话,直接跟回去借钱的苗苗断了亲,说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借钱没有,这爹妈也别认了。

苗苗还生了一场大病,一直是平安照顾她,苗苗幡然醒悟,明白自己一直是娘家人的提款机,于是也就随了那边的愿,不再联系,还换了小灵通。

“我只想你好好爱自己,别总顾着别人,不把自己当回事,那可不行。”

杨幺妹说。

“嗯,”苗苗使劲儿点头。

平安再次过来时,端着两个盘子,里面是杨继西烤的蜂蜜兔,一盘子给杨幺妹,另一个盘子给苗苗。

“吃吧。”

苗苗闻言看了眼别扭的平安,“你下次再和我争论,我还生你气。”

平安想翻白眼,被杨幺妹瞪了一眼,只能应着,“成。”

然后他抱起闺女就去那边吃烤鱼了,闺女爱吃烤鱼,不爱吃兔子。

狗蛋带着小悦也在这边烤东西吃,小悦的眼睛还有些红,孙桂芳给她倒了一杯蜂蜜水,小悦小声道了谢。

“又说你了?”

孙桂芳问。

小悦嗯了一声,狗蛋一边撒孜然一边道,“生不生孩子是我们之间的事儿,我妈老想管我们,我看是毛蛋不够努力,一个孩子还不够她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