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街巷战,程平首先想起的就是后代的地道战。云州黄土厚,挖地道得天独厚,然后警戒树、警戒钟、绊马索、绊马坑、各种陷阱都可以走起……但真正的对抗交战还是免不了的。
程平仔细扒拉脑子里犄角旮旯的回忆。前世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除了学校,人们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大多芜杂肤浅,所以大家好像什么都懂一点,但不能细究。程平从脑子里扒拉出当时从某论坛看过的戚家军科普和步兵对骑兵科普。
论单兵作战能力,中原兵对游牧民族兵总是相对较弱的,骑兵对步兵又存在固有优势,但中国历史上步兵战胜骑兵的战例多得是,骑兵并非不可战胜——比如利用三五人的小战阵抱团对抗?
程平记得戚家军最出名的鸳鸯阵便是一种小阵型。当然戚家军对抗的是倭寇,明代也有了火器,但可变化的小阵型这种策略是可用的。
程平把这个想法说了,在座诸位都有点惊异,没想到使君竟然知军事懂布阵!
“阵中当有长·枪手,可远距离挑、捅;当有短兵手,陌刀可近距离砍人砍马腿;当有盾牌手,可掩护……阵型不宜大,要能变化,三两人可配合,八·九人亦也可配合……”
程平作为刺史,只负责给出战略方针,具体事宜便交给几个军中长官负责。
听程平说得在理,几个军官都有点跃跃欲试,若是成了,报上朝廷,推广出去,这可是大功绩。
吴长史并周县令等文官则都在旁吹捧,“不意使君竟自创阵法,真天纵奇才也!”
“使君整武齐文、明睿笃诚……”
程平让他们夸出一胳膊的鸡皮疙瘩,再夸,我就成了管仲、诸葛亮了!
第116章 忽悠大佬们
练兵的事饶是程平再着急也没办法, 因为新年元正马上就要到了,你不能不让兵士们过年。
训练的最后一天, 各县及州府练兵场把给兵士们的年货发了——只发绢帛不发粮,粮都被财迷鬼程平放进了库里。养兵太贵了,饶是只提供一顿午食, 士族们提供的粮食也肉眼可见地减少着。但愿朝廷能允许报告上的赋税减免截留。
团练兵士们放假了,程平要接着忙——去给南面的雁门防御使和北面的安北都护府拜年。刚赴任的时候一直各种忙,只让人送去了书信, 过年再不去就说不过去了。
好在程平私人小金库如今颇为丰足——过年了,收了世家大族和豪强们不少年礼,虽然又转手送出去一些, 但毕竟入得多,出得少, 捡些值钱货给“保镖”们送礼,程平不心疼。
雁门防御使和安北都护府都有正规军,若是回鹘人大举来犯, 光靠着自己那点民兵团练是不行的,而雁门军和安北军来不来救、什么样的时机来救、怎么救都大有拿捏处, 所以跟这些军界大佬打好关系至关重要。
或许是沾了陆允明那封信的光, 雁门防御使沈峥对程平很是客气, 程平看他也很顺眼, 约莫四十多岁的样子, 浓眉大眼国字脸, 一副忠勇报国的面相。
沈家世代将门, 先祖在隋时便是领兵大将,后来被唐收服,照旧是大将,中间皇室各种波谲云诡的政变,被牵连的领兵将官不知有多少,沈家屹立不倒。陆允明对沈家评价是“忠臣也!”
陆相这个人啊,动不动就微言大义。程平用翻译器翻译一下,存心居中、正直不偏曰忠,竭尽心力以任其事亦曰忠1,所以沈家大约就是不掺乎夺嫡党争、只听命现任皇帝、领兵打仗有勇有谋有实力的那一类。想想也是,这一类确实更容易活得久。
程平不知道陆相与沈防御使的交情是不是塑料的,但塑料的也比没有强。
“陆相得了一把南诏宝刀,托下官给都督带来。”程平让人拿过来礼盒,亲自捧着递给沈峥。
沈峥一大爱好就是收集宝刀,听了程平的话,大感兴趣,打开盒子,里面乌突突一把无鞘之刀。
沈峥拿出刀来,看看一点没有光的刀刃,拽一根袖子上的风毛,在那刀刃上一吹,竟然断了——世界上竟然真有吹毛断发的宝刀!程平睁大眼睛。
沈峥掂一掂这把刀,翻来覆去看一回,笑道:“真要多谢诚之,也谢程刺史大老远的带过来。”
程平忙笑道:“下官不过是带过来,怎敢居功?”
沈峥一笑,若不是你,陆五怎会送我这样的宝刀?他那信里就一件事——多照看着点儿云州。
云州就在近旁,于新任云州刺史其人及云州兴团练的事,沈峥都约略知道一些。看其一系列动作,沈峥有点明白陆允明为什么千里请托让自己关照了——这位程刺史聪敏精明,忠于王事,但胆儿太大!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平原战,街巷战,以小股步兵对小股骑兵……程平皱着眉,食指轻轻敲击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