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六章 帐目

大魏王侯 淡墨青衫 1647 字 3个月前

所以这一块的生意,潜力巨大,几乎没有底线可言。

而且倭国,东洋,西洋,天方,对中国的棉布需求量也不小,这个买卖虽不及生丝和瓷器利润大,但胜在数量很大,拿纺布来说,就是出多少,卖多少,根本不可能会有剩余。

东藩开棉田的事算是定了下来,早期投资当然是巨大,但胜在东藩的地都是无主,朝廷在仁宗,宣宗年间连续下过几次诏令,凡无主百姓至东藩开辟田亩,国赋都是三年免征,且开出来的田亩均归百姓所有,只要上报给官府记录入帐就可以。

就算有这种谕令,往东藩岛这种蛮荒之地的人还是很少,这么多年来东藩居民不过万人,也是足见前去开垦荒地有多困难。

昌文侯府和南安侯府两家联手,人力物力财力是够了,加上有陈笃中这个防御使配合,这件事才能做下来。

就算如此,早期的开销定然十分巨大,招募的人手都是要花巨资来引诱,否则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前往。

耕牛,农具,棉籽,各种器具都要从海上运过去,这又是一笔大开销。

陈笃敬和徐子先商议,预计要开十万亩棉田,需要从沿海地方大量购买耕牛和挽马,由于人皆不愿往东藩,最好是在牧畜上多下功夫,耕牛和马多了,所需要的人力就少了。

比如有两头健牛用在耕地上,开荒加上平时的照料,两户人家就可以种植六十亩棉田,这还是照少算了。

十万亩棉田,除掉原本的东藩百姓中愿意种棉田的,最少还得从福建沿海招募千户以上的人家至东藩。

徐子先提议移漳州流民,在闽清,侯官,南平,这几个县就还有最少好几千户的流民,可以先移一千户过去,如果第一年棉田出产在四百斤以上,第二年就再开二十万亩,再征三千户左右的流民到东藩。

这样不仅使东藩有足够的人力,漳州流民问题,也是有望彻底解决。

漳州之破,是十余年前福建路最大的隐痛,五大盗集兵十余万人,加上岐山盗为先导,禁军不能抵御导致漳州府城被破,漳州漳蒲,龙岩,长泰,包括州城龙溪诸县均被攻克,当时逃难的流民在二十万人以上。

这十余年来漳州逐渐恢复元气,流民陆续返乡,还是有三四千户,一万多人的流民无力返乡,就在闽江两岸流离失所。

这也是福建路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徐子先已经在南安消化利用了千户流民,如果再迁走千户,明年再迁两三千户,基本上漳州流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对此提议,陈笃敬当然大为赞同。

如果两家不是姻亲,陈家可能会有所保留和怀疑,也可能会反对,或是陈家能动员的人加上流民各半。

这样双方可以可以彼此掣肘牵制,不能叫徐子先一个人把持。

要知道流民几千户皆入东藩,钱财是两家均出,但徐子先在流民中的声望,谁不知道?若此事做成,徐子先等于是漳州流民的再生父母,真正救了他们的苦难,徐子先的声望会一涨再涨,昌文侯府出钱出力,当然也会获得感激,但在流民之中,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