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纳征礼,家里置办嫁妆的速度开始加快。
衣服、首饰、家具,这些东西,只要有银子,置办起来都不难。
唯有土地最难置办,特别是距离京城不远的丰漳县,想要一次买到十亩以上的土地,非机遇不可强求。
沈胜洲决定:“延通的地,分出一百亩出来当嫁妆。”
沈安筠不同意:“延通的地,是家里的底线,不能往外分,更不能卖。咱们家因为在延通有那些地,以后不管安厚他们俩有没有大本事,粮食买卖还是能继续做。嫁妆里,土地难以置办,就多置办个门面铺子,实在不行压箱底的银子多一些,以后我再慢慢置办就是了。”
沈胜洲:“那样也太委屈你了,杜家的聘礼中,就有两个庄子,你的嫁妆,不能连一块像样的地都没有!”
沈安筠却不在意:“爹,咱们要承认,咱们家起来的晚,像一些能显示出底蕴的东西,确实一时间难以拿出,我本就属于高嫁,嫁妆次于杜家的聘礼,不是正常的么!”
程敏:“就怕嫁妆低了,以后你出门应酬,被别人取笑。”
沈安筠可不这么认为:“只是没有陪嫁土地,其他什么都不差,还陪嫁了每年都有可观盈利的染房,试问一下,谁会看不起我!咱们家只是少了些底蕴而已,嫁妆并不寒酸。”
沈安筠在家说话自来有分量,她坚持不要延通的地,沈胜洲夫妻只能依着她。
这些只要花银子能置办的,早一些,或是晚一些,都没什么,只要出嫁前置办齐了就成。
唯独身边伺候的人,需要提前熟悉,以后到了杜家,才能成为帮手。
家里的人手,除了宋巧,其他的沈安筠一个也不准备再带,当时在采买人手的时候,只宋巧母女属于有些经历的,其他都是没什么过往,老实本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