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清国伐明最起劲的,其实就是范文程,宁远我,还有洪承畴等人。
他们出自对华夏历史的了解,知道不统一的地方势力迟早会被新兴势力所灭,这是必然之事。
为了自己家族绵延和身家富贵,还有历史评价,他们当然是一统天下最坚定的支持者。
哪怕是吴三桂等降将来说,为了富贵和不留下千古骂名,他们也是希望能造就大一统的伟业。
象是灭宋的张弘范,几百年还是被骂,助契丹和金国的汉人,也是臭名卓著。
主要就是蒙古统治时间短,而契丹和金国都未成统一全国的势力。
若能扶助清国一统天下,传承日久,他们便是开国功臣,自是没有声后骂名。
其中以洪承畴最为坚决,因为他的名声也是最臭的一个。
为什么洪承畴陷阵之后,崇祯帝直接祭奠赐诗,因为在洪某人之前,大明的文官,不论是讨女真还是和流寇对阵,只要失利就没有一个不殉国而死的。
上到督师经略,下到知府知县甚至佐杂官员。
在崇祯十四年之前,投闯的最多是几个举人秀才,其实的地方官员文人雅士不是没有被俘被逼迫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从贼的。
一死而保臣节,保名声,这是最基本的为官为人的操守。
而东虏是蛮夷异族,杀戮汉人甚惨,不要说洪承畴是经略大臣,受皇帝的信任倚重,哪怕他就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在大义之前,一死殉国本也不该是难事。
不要以后世的道德标准看明时之人,那时代的人自有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也是洪承畴未死,所有人都感觉震惊和诧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