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在娘亲肚子里的时候,还是挺老实的,不怎么折腾人,可出生之后,才发现是个小霸王的性子。
哭声响亮,而且相当难哄,一旦醒了,若是还躺在小床上,那肯定是要哭起来没完没了的,哪怕吃饱了也是一样。
须得人抱着,晃着,来回在屋里转悠着,嘴巴里还得哼个歌谣,才能慢慢把这小霸王给哄好。
魏时是乐意做这事儿的,耐心好到简直不像是十七岁的人。
连孩子他娘,有时候听着哭闹声都会觉得烦,可又舍不得把孩子单独放一个屋子里。
两个乳母,还有两个嬷嬷,能派上用场的时候还真不是很多。
夫人坚持要亲自喂养小少爷,最起码在白天如此,老爷呢,状元郎出身,堂堂朝廷正六品主事,回到府里抱着孩子不撒手,连换尿布这种事情都能亲自来。
百姓家养孩子,男子都未必做得到这样。
刘夫人在闺女生子第二日就回去了,这孩子生都生下来了,也就没什么风险了,那么多丫鬟婆子在,根本就不需要她搭手。
所以在洗三礼这日,刘夫人瞧着熟练抱孩子的女婿,才会相当讶然。
‘熟练’这两个字,真的不太应该出现在头几天连孩子都不敢抱到女婿身上。
可这会儿呢,抱孩子的动作熟练,来回踱步的样子熟练,哄孩子的童谣哼的也熟练。
让人瞧了简直不敢相信。
自家老爷,五子一女,到现在抱孩子的姿势都还生涩着呢。
洗三礼,又被称之为三朝洗儿,为的是给出生第三日的婴儿洗涤污秽、祈求平安、消除灾难。
对于婴儿来说,这绝对是个大日子。
闺女在月子里,不能出门儿,做外祖母的当然得全程跟着了。
是以,刘夫人只能按捺住心里头的疑惑,跟抱着外孙子的女婿一块儿出去。
魏家就只有魏时一个小家在京城,不管是柳州城,还是燕县那边儿,洗三礼都是赶不过来的。
过来捧场的,除了刘家和沈家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魏时的同窗和同年。
文人参加洗三礼跟武人大有不同。
在本朝,洗三礼应当是最不炫富的一个礼了,武人过来庆贺,基本上只需要带两样东西——葱和铜钱。
量不必大,有这么个意思就行,为的是祈祷孩子聪明、有财源。
文人是真不好意思拿着葱进门,拿铜钱就更不好意思了,在绝大多数文人眼里,书墨的香气跟铜臭味儿都是相悖的。
所以洗三礼上,文人大都是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