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李维正率领三万军队入京,离京城还有二十里时,朱允炆的侍卫长杨宁便前来通告他,皇上将在定淮门外率文武百官亲自迎接他凯旋归来。
杨宁在多年前和李维正有过一段交情,虽然李维正已经贵为辽国公了,但杨宁仍然觉得自己有提醒他的必要。
“维正兄,虽然你实力很强,这次又获取胜利,但你要明白一点,朝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敬服你,尤其是你的锦衣卫经历,很多大臣都对你怀有疑虑,所以我劝你低调一点,千万莫要露出骄狂之态。”
李维正点点头笑道:“多谢你的提醒,该怎么做,我心里有数。”
杨宁深深看了他一眼,便不再多言,领着李维正向定淮门而去,此时,定淮门外已经戒严,士兵们将所有的百姓都拦在三里之外,朱允炆亲率二百余名文武大臣,在定淮门外等待着李维正到来,这时,远方忽然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旌旗如云、遮天蔽日,马蹄下黄尘滚滚,气势十分骇人,文武百官皆脸上大变,不少人眼中露出了惧意,人群中微微出现了骚动,窃窃声四起。
黄子澄重重哼了一声,极为不满地对方孝孺道:“这是为臣之道吗?明知皇上在此,却仍率大军过来,他这是什么意思,向皇上示威吗?”
方孝孺没有吭声,一旁的齐泰却道:“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黄大人感受是示威,怎么我却感觉到有精兵强将前来保护,心便安定了许多。”
在别的事情上,黄子澄和齐泰都合作得不错,唯独在李维正这件事情上,两人的态度却截然相反,齐泰是支持李维正出兵抗燕,上次李景隆大败时,他正好不在京城,所以被卓敬抢了先,为此他一直懊悔了很久,而这次召李维正进京,就是他的提议。
黄子澄见他帮李维正说话,不由冷笑了一声,别过头去不再理会他,朱允炆听在耳中,却始终面无表情,这时,忽然有人低喊一声,“看!他停下来了。”
只见李维正的大军在五里外忽然停了下来,一队数百人的骑兵从队伍中脱出,直向这边疾驰而来,朱允炆的心中忽然紧张起来,他知道,李维正来了。
骑兵越来越近,在三百步外又停下来了,最后只有两骑陪伴着李维正前来,这二人都曾是朝中大将,一个是平安,另一个是原来的山东都指挥同知邓戬,旁边的徐辉祖见是这两人陪同李维正前来参拜皇上,心中不由暗暗称赞李维正考虑得细心,这样一来,实际上就是暗示皇上,他仍是朝廷大臣。
果然,朱允炆见是这两人在旁边,心中的紧张顿时去了七八分,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李维正在百步外翻身下马,他快步上前来到朱允炆面前跪下,沉声道:“臣李维正参见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安和邓戬二人也跟在李维正身后跪下,李维正这一跪,旁边的文武大臣们都同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们最害怕李维正桀骜不驯,傲慢对待皇上,现在李维正的态度居然十分恭敬,再加上他们都已经听说了李维正在定远县修缮孔夫子庙并劝学一事,这使不少人对李维正开始有了一点好感,刑部尚书暴昭低声对齐泰笑道:“正如公所言,我也感到一种安全。”
朱允炆连忙将李维正扶起来,拉着他的手感叹道:“先父曾不止一次说过,公将成为我大明的梁柱,现在看来,果然被先父说准了,有爱卿这样的忠心大臣辅助,朕终于可以好好睡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