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会儿,只听见一阵杂乱马蹄声响,边令诚带着数百军马正匆匆从山岗下赶来,李豫仰天一声大笑,一纵马,向大队迎了上去。
李豫地队伍渐渐消失,又过了一会儿,忽然从松林钻出了数匹马,一名魁梧的男子凝视着李豫队伍背影消失地方向,目光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一挥手,率领几名手下向长安方向疾驰而去
李隆基最近也很晚才睡,随着计划的一步步完成,离动手地时间也越来越近,和李豫一样,他也发现了羽林军守丹凤门地漏洞,但他并不动声色,而是极有耐心的观察它,究竟是一个小小地疏忽还是在这个疏忽后面藏着更大的漏洞。
一连十天,李隆基每天都让骆奉仙派宦官进入大明宫查看情况,终于让他发现了更大的一个漏洞,或许是东宫空置多年的缘故,整整一个时(晚上9点-11点),连接东宫与大明宫之间的玄德门竟没有士兵把守,只是紧紧地关闭着门。
李隆基终于动心了,从他拟定计划以来,他一直碍于大明宫有士兵把守,便将所有的计划都围绕着兴庆宫进行,在兴庆宫内重新召集百官,宣布废除李豫,自己重新登位,但李隆基也知道,李豫登位明正言顺,而且并没有失德之处,若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废除他,将无法向天下人交代,可说他放纵权臣,这又得罪了李清,这一直是一个让他十分头痛的问题。
思来想
好的办法还是逼他自己主动退位,将皇位重新交还太生米做成熟饭,李清也无可奈何。
所以发现羽林军防守的漏洞便使李隆基异常兴奋,他可以亲自带人进入大明宫进行逼宫,甚至可以将李豫请到兴庆宫来共商让位的大计。
乌云散尽,一轮皓月挂在天空,从窗纸透入的银色将静室里映得半明半暗。李隆基的脸色也呈半透明状,他闭着眼睛,盘腿坐丝织蒲团上,仿佛一个入定的老僧,不过老僧想的是佛理,而李隆基考虑的却是关系大唐千秋万代地大事。
“三郎,你要注意身体!”不知几时。杨玉环已经出现在李隆基的身后,她端着一碗参茶。跪坐在李隆基的身旁,将茶碗轻轻搁在小几上。温柔地笑了笑道:“以前三郎当政时总是没有时间去御书房,现在歇下来了反倒天天呆在静室里,接见这个、接见那个,依臣妾说,三郎还是歇一歇,让晚辈们去忙吧!”
李隆基没有说话。杨玉环的话使他微微有些不悦,良久。李隆基瞥了她一眼,冷冷道:“如果他能将祖宗基业守好。还用我这把老骨头在此挣命吗?他的皇位是我传的。现在皇权旁落,我责不容辞。累点苦点也没办法了。”
说到这,李隆基轻轻咳嗽一下,拉长了声调对杨玉环道:“以后我的静室你就不要来了,我颁给不少大臣可以直接进我静室地令牌,以示恩宠,你在这里被他们碰到了可就不好了。”
杨玉环美目轻轻垂下,她是个内心极敏感的女子,三郎最近对她地冷淡她怎会感受不到,虽然他从不说为什么,但杨玉环知道,三郎是把丢失皇位的责任推到了她地头上,甚至杨家也成了安禄山造反的根源。
这些她都默默承受了,自己这些年沉醉于歌舞欢娱,确实使三郎耽误了国事,杨玉环慢慢站起来,低头快步向外走去,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白玉无暇的脸庞滚落,李隆基将一切看在眼里,他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有说,任她形单影孤地离开了静室。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李隆基立刻将杨玉环的眼泪撇在一旁,地心思又回到废立大计上,很快,骆奉仙飞快跑进来,急声道:“太上皇,陈三贵有大事求见!”
陈三贵是李隆基的贴身侍卫,是马嵬坡事变后一直跟着他地老侍卫之一,现在被李隆基派去监视每日拜见李豫的大臣,此人一向以稳重见长,既然他有大事,那必然真地是大事了。
“快让他进来!”李隆基立刻站起身,负手走到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