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东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注2]“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出自《古诗十九首》。
第63章 终章
景元十二年初,还未过十五,不等世人从年节中多偷片刻懒散,便先有永安王李应陈兵潼关,意欲起兵谋反;而后又有昔年晋国公府家眷遗孤陈冤大理寺外,痛诉代王李赓当年栽赃陷害之冤。
为此二事,长安城中一时人心惶惶,沸反盈天。
自大燕开国,百姓过了总有百年的太平日子,长安亦有多年未闻马蹄之声。而此刻,长安城中百姓骤然听闻永安王已兵临潼关,无不如临大敌,只觉长安城已危如累卵。
风波不定。代王李赓闻得永安王李应起兵谋反,随即向燕帝请愿,愿领十万兵马亲赴潼关,平定永安王叛乱。还不等燕帝允准,大理寺外,有自称先晋国公府旧人递上状纸,为先晋国公世子虞涌谋反一案伸冤,直斥代王李赓捏造证据,栽赃陷害。
燕帝闻此消息,于朝堂之上急怒攻心,当场昏厥,一时间,朝臣群龙无首。当是时,燕帝近侍李元甫捧出燕帝密旨,当众宣旨,着传召承平公主李梵清入宫,由承平公主李梵清暂代朝政。
李梵清临危受命,快马入宫,于宣政殿即刻领旨摄政。
朝中有反声四起,直指李梵清勾结李元甫,捏造御旨,乃乱臣贼子之行径。然凤阁同鸾台平章事裴植力排众议,称此际须以大局为重,以稳为先,力撑李梵清暂代朝政。随后,以裴植为首的朝臣纷纷附和,唯李梵清之命是从,反声遂渐平息。
李梵清才领政务,当机立断,封沈靖为大将军,领十万神策军守潼关、剿逆党,端的是雷厉风行。再然后,李梵清又先后圈禁秦王李铎并代王李赓,将二人所涉之案移交大理寺并宗正寺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