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同样是总督地称呼,萨末健总督只能是个小总督,远远不能和耶路撒冷总督或吐火罗总督相提并论,就象后世,英国的香港总督不能和印度总督相比一样,在接到阿古什亲王殿下的命令后,拉舍尔当即调三万精兵,亲自领兵疾赴疏勒救援。
拉舍尔也是大食贵族出身,年纪约四十岁,皮肤白皙、身材修长,和阿罗斯、默亚利等南征北战的将领不同,他长期驻守巴格达,养尊处优,养成了他高雅的兴趣和贵族气质,在升任萨末健总督后,他更是过着帝王般的生活,但他也很清楚,他的富贵是来自于哈里发的恩赐,哈里发可以让他上天吧,也可以让他入地域,因此亲王阿古什东来,便是他极力讨好地对象,此时阿古什在东方遇到了麻烦,若他稍有懈怠,就将是他富贵的终点。
疏勒是半干旱半沙漠的地带,水源决定了人的聚集,大食军此时所路过的小镇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绿洲,百十户人家,一面不大的湖泊,一条清澈的小河横穿其中,一片片胡杨林和红柳林环绕四周,此时已是初冬,河水干涸、树木凋零,许多牧人都赶着羊群到遍州城躲兵灾去了,小镇上只剩下五六十人,大多是不愿离开家乡的老人。拉舍尔见太阳西斜,他知道前方不会再有水源,便下令大军在湖边驻营,小小的湖边立刻热闹起来,士兵们有地在扎营,有地忙碌着砸开冰面,准备汲水做饭,但他们却不知道,在两里外的一片胡杨林中。几名唐军斥候正仔细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唐军斥候见有大食人的游哨过来,他们立刻从胡杨林的另一头离开,消失在了一个山坡之后,但就在唐军斥候离开后没多久,一队大食骑兵从远方疾驶而来,冲进了大营之中,他们带来了阿古什地最新命令。
拉舍尔紧紧捏着阿古什的命令,眉头皱成了一团。亲王竟然命他分兵两路北上,他当然明白阿古什地意思,路上可能会有唐军地伏击,但分兵北上就意味着其中一支军队可能会被歼灭,就这么不相信自己吗?就这么肯定自己敌不过唐军?拉舍尔心中十分郁闷,甚至有点恼火,如果阿古什命他路上注意防备唐军的偷袭,这他能理解,可让他分兵两路,显然是对他没有信心。
前来报信之人是阿古什地侍卫长。他见拉舍尔尚有些犹豫,便毫不客气地道:“请将军速下决定,我们还要回禀殿下。”
“我知道了!”
生气归生气,但拉舍尔却不能在亲王派来的报信兵面前表现出不满,他沉吟一下便道:“请回禀殿下,拉舍尔坚决服从殿下的命令。”
他当即下令,三万大军分成两队,一队由副将率领继续驻扎湖边。另一队两万人由他率领立即起拔,跟随着报信兵连夜向疏勒进发。
此刻两万唐军骑兵就在二十里外地一处山坳里,月色清明、夜风寒冷,唐军们和各自的马挤在一起取暖,喂它们草料与清水,王思雨坐在一块大石上,嘴里嚼着一把草根,低头沉思着什么。
他的副将梁庭玉则站在山坳口,望眼欲穿地等待着斥候的消息,梁庭玉家里是长安巨商。他今年二十七岁。也是一直跟随张焕的老兵,积功到了中郎将,率领五千枪兵。
忽然,在清朗的月光下,他看见了几名骑兵正向这边急速奔来,“来了!”他一下精神大振,快步迎了上去。来人正是唐军斥候。
梁庭玉有些急不可耐地问道:“可探查到大食援军的动向?”
斥候校尉跳下马。躬身施礼道:“禀报梁将军,目前大食人在图什镇驻兵。本来很正常,但属下再去探查时却发现他们有了异变。”
“发现了什么异变?”王思雨也从后面大步走上前问道。
“属下发现大食军在驻营后不久,立刻分兵两路,一路留在原地,约万人,另一路两万人向北而去。”
“什么!”王思雨吃了一惊,他立刻意识到这恐怕是敌人有警觉了,不过不应该是发现自己,否则就不会留下一万人,这必定是疏勒来人了。
这下可怎么办?王思雨确实有些为难,敌人分兵两路,无论自己怎样部署,还是要被他们逃掉一支,他正皱眉沉思,旁边梁庭玉却道:“将军,既然敌军分兵两路,这同时也是给了我们各个歼灭的机会,一支军走,一支军不动,我们自然是先对付走的那一支,再调头吃掉后面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