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风声再起

名门 高月 1961 字 3个月前

崔小芙盯着他的眼睛,半天才咬牙道:“好一个张焕,哀家算是见识了。”

随着崔小芙的马车渐渐消失在太极宫重重叠叠的宫殿尽头,‘轰!’地一声巨响,玄武门的大门缓缓地关上了。

大明宫紫宸阁,这里一直就是大唐皇帝办公之处,它意味着君权所在,但从这两天开始,紫宸阁又重新翻修了,琉璃瓦被全部卸下,那些年久腐烂的木头被抽出,巨大的柱梁也要更换成新的,从早到晚,数百名工匠总在丁丁咚咚地忙个不停。

紫宸阁既然在翻修,那里面也自然不能办公了,所以在大明宫中书省内,原来右相裴俊的朝房便换了新的主人,张焕从兵部暂时搬到了这里,等待紫宸阁的修复。

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件事,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下旨免除李勉代理右相国之职,但实际上,张焕的搬来就等于向朝野宣布,这里已经没有李勉的位子了。

大唐对相国的定位是‘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因为重要,所以从来不会专给一人,以至于建国以来就没有专职相国,而是一群相国,比如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等,这里面的关键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获得这个资格,也就可以被称为相国,一直到唐玄宗后期,大唐的相国之权一直是一种集体执政的过程。

相国办公地点在政事堂,政事堂是个流动的场所,有时在门下省,有时在中书省,政事堂内的执政事笔也就是相权的标志,各个相国轮流进政事堂办公,轮流掌握执政事笔以行使相权,而唐玄宗后期,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之所以能大权独揽,也就是因为他们长期窃据执政事笔的缘故。

世家朝政后实行内阁制,内阁大臣也就是从前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为了适应各大世家对权力的诉求,大家均列相位,集体决策,可执政事笔却掌握在右相之手,只是大家轮流做右相罢了。

在裴俊执政后期,世家开始衰败,内阁制又演变为三大势力的权力平衡,但右相掌握执政事笔的根本点还是没有改变。

而现在,随着相国党和太后党的消亡,原本的权力架构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了,但不管怎么,在新的权力构架没有出台之前,右相依然是掌握着天下大权。

张焕此时并没有一步登基,他而是采取了一种较温和的过渡办法,以监国的身份行使军国大权,这样一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张焕究竟是君还是臣,如果是君,那么他的办公地点就不应该是中书省,应该在紫宸阁,或者直接在大明宫麟德殿内,那他全家也应该搬进大明宫,可是事情又似乎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

但如果他是臣,那监国与右相的权力又该如何划分,所以在这个君不君、臣不臣的尴尬局面下,张焕便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技术手法,他首先关闭大明宫后宫,将名义上的君主赶走了,这是告诉朝野,他才是大唐真正的君主,其次翻修紫宸阁,既避免了他立即登基造成的不利影响,又可以趁机搬进中书省办公,夺取右相大权,使监国和右相能够合二为一。

可谓一箭双雕之计,所以,他现在既是君,可又是臣,将君权和相权独揽一身,至于代理右相国李勉只能回到礼部,做他的礼部尚书。

此刻,在中书省张焕的朝房内,张焕、裴佑、崔寓、卢杞、韩滉、元载六人正在秘密进行一次紧急磋商,磋商的内容是刑部尚书楚行水迟迟不肯回京,他不肯回京的理由很简单,据他本人称,是因为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欲进攻淮南,他必须要留守广陵防备,但张焕得到了情报却是李希烈部正在发生内讧,他手下大将梁崇义和刘洽各占一郡,不买李希烈的帐,有自立倾向,李希烈手中的兵力实际上只有两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