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余时间,萧庆宁和白靖文的特殊关系便在朝堂公卿和市井百姓之中心照不宣了。
萧庆宁本人乐见其成,而除了每天晚上和白靖文批改奏折增进感情之外,军政方面也都有条不紊向前推进。
首先,各御营元帅、都统制、州郡卫军都指挥使都已离京回归各自的驻军属地改制整军,做备战动员,便连岳芝和南云霁都分别回了山海郡和越州,留在京城的除了御营中军的裴定方,已无其他统制以上的武将。
与此同时,清理淮州、税制改革、征召宣和时期遭贬黜的主战派文臣、扶持通政司接管部分批阅奏折之权、全国动员备战、派去西凉和燎国的使团等等,过程虽有曲折,但整体还是往积极方向推进,有些政策段时间没法见到效果,但有些政策却是立竿见影。
比如征召遭贬黜的主战派文臣武将便得到了极大的响应,一大批要跟燎人血战到底的能臣干将也不管萧庆宁是女帝还是男帝,谁能带他们跟燎人决战他们便认谁,而因为萧庆宁的宣战诏书也传到了蒙州、辽州和连州等地,便是连这些故土旧州的血性之人也都纷纷响应,有的甚至拖家带口,成百千往幽州、山海郡转移,致使燎人不得已在边境设立了关卡严防死守,萧庆宁将计就计,主动叫停了一切与燎人的商贸活动,并命岳芝以御营前军元帅的身份正式接管通天阙,侯莫张崇集结卫军于朔方郡各个城池关隘,宋淳则北上山海郡,以三州都统制和燕州卫军都指挥使的身份,代替岳芝接管山海郡防务。
北境边线一时间紧张起来。
燎人那边果然很快给出了回应,他们派遣使团代表燎国皇帝金骨乌虎来京,直接当着萧庆宁和大宁文武的面宣读了金骨乌虎给萧庆宁的国书,内容很简单:
“大燎皇帝长生天极勒烈金骨乌虎书奉大宁女帝尊前:悉闻大宁女帝登基,未及来贺,唯有来日率亲军至大宁京城,若大宁女帝肯为孤牵马执鞭,则赠一妃位于塌前侍奉承欢,如何?”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萧庆宁只好让人把宣读国书的燎国使臣的舌头割了,然后命人把这份国书装裱起来,立在建极殿丹墀之前,大宁文武每日上朝皆可见,萧庆宁再命人把这份国书摘抄万份,通过驿马传送全国州郡,命各州郡布政使务必下发至村镇,使大宁上至王侯公卿,下至乡野百姓,悉数知闻。
她不怕闹笑话,她怕天下臣民看她闹笑话而无动于衷。
事实证明,她这个做法极其正确,至少激起了臣民们的怒意,一个很简单的换位思考,皇帝尚且如此,若是国破家亡,他们如何幸免?
加上前面各种有意的宣传,一种异样的情绪正在大宁朝各地蔓延,等待爆发。
而大燎国书事件发酵之后,从北边送过来的军报便逐日增多,燎人有一点值得令人尊敬——他们不会只为了逞口舌之利,而是一定对他们说出的话付诸行动。
燎人原本“先平西凉后灭大宁”的国策确定更改为“先灭大宁西凉自破”,燎国王廷东西中三路大军正式集结,时隔多年,燎国再次发动了全国战争动员令,那些原本放牧的牧民,十四岁以上的男丁,无论是否军户,都背上了弓箭和利刃,牵走家中的马匹,从草原各处往炎都王廷集结。
时至谷雨。
谷雨过后是立夏。
这个节气,即便是极北之地也开始冰消雪融,万物解冻,草原上最先冒头的一般是甘草和繁缕,而这两样草株破土之后,新鲜的牧草便如南边的雨后春笋抽芽,在某个夜晚开始疯狂滋长,于一夜之间将枯黄的荒芜长成绿色的草原,对燎人来说,牛羊有了牧草,他们便有了粮食,马匹有了牧草,他们便有了足够的草料,这是长生天赐予他们发动征战的礼物。
也是在这个时间前后,慕容雅博收到了岳芝的私人信件,当晚他连夜进宫找到萧庆宁,两人密谈至半夜,第二日,萧庆宁听完朝会之后,再次召集了她的准内阁进行议事,与第一次内阁议事不同,这一次人员有所变动。
左丞相王延年、右丞相崔固安、中书平章政事兼兵部尚书慕容雅博、御营中军元帅裴定方、户部尚书许世辅、礼部尚书章丰饶、加上一个翰林编修兼通政舍人白靖文,而在萧庆宁身后,上官妙云和岳璃分左右侍立。
萧庆宁先让上官妙云把军报下发,待王延年等人传阅完毕,她仍是直入主题。
“该来的总要来,这一仗朕御驾亲征势在必行,若有让朕留京的奏议,趁早打消。”
王延年等文臣面面相觑,以他们的立场来看便是他们自己到了前线也不该君主以身犯险,况且前面的太皇帝跟宣和都是前车之鉴,而萧庆宁既然提前把话说死,崔固安得到王延年的默许,换了个说法,进言道:“陛下若要亲征,臣等誓死相随。”
月余时间,萧庆宁和白靖文的特殊关系便在朝堂公卿和市井百姓之中心照不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