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武神关这个地方成为了双方心照不宣的决战地点。

但是, 地点确定了,另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便越发尖锐了。

萧庆宁下面这些将军或许还感受不到这个压力, 萧庆宁这个总负责人却要主动背起这份沉重——京城那边送来了今年预决算的奏折。

不用多说, 在许世辅送来的年终决算之中, 这一年的财政缺额是一个萧庆宁看了也颇觉触目惊心的数字, 别说许世辅和户部那些官员了,就是王延年和崔固安也分别以中书左右丞相的名义给萧庆宁递了奏报——由于巨大的财政压力,今年年节, 整个大宁官员的俸禄只发了一半,饶是如此, 相对于天量的军费消耗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萧庆宁深知, 苦一苦这些官员还好,关键是不能再苦百姓, 开战之初, 她抱着理想态度向许世辅表示不要给百姓加税, 可到了今天, 许世辅已经给她呈送了数道请求加税的奏折, 她无论如何心有不愿, 但为了这场仗也都给了批准。

到了现在, 萧庆宁明显可以感觉到许世辅那边实在被逼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大宁百姓是同仇敌忾要跟燎军决一死战没错,可也不能从他们身上“敲骨吸髓”,这里边有一个悖论,所有人都知道前线如果输给了燎军,那么大宁百姓会苦一千倍一万倍,但如果把这个结论作为依据,萧庆宁提前让百姓苦哪怕十倍百倍,她就会失去民心。

所以现在摆在萧庆宁面前的难题除了输赢,还有民心的得失,百万大军背后是万万百姓,她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一个权衡,这也是她之前和白靖文、慕容雅博以及岳芝私下讨论过的问题,她们四个人是达成了统一意见,现在却需要萧庆宁把这个意见拿到军议上来给所有人达成一个共识。

“说完了好处,朕便来讲讲难处。”

慕容雅博做完分析之后,萧庆宁就要把难题拿出来放到台面上,把问题摊开来讲。

“这件事本不该跟你们来讲,却实在关系军略大局,你们有知情权。京城那边送来了今年的决算预案,户部的许尚书与王崔两位公相都有折本陈奏,所言之事与军费相关,为了维持我们百万大军,朝廷能想的办法都想了,最后不得已给百姓加税,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朝廷入不敷出仍是必然,今年秋粮送抵连州,我们可以支撑到开春,春后便是难关……”

说时,她干脆把许世辅等人送来的奏折递给裴定方等将领往下传阅,继续说道:“如今天时已至深秋,入冬之后连州苦寒,越往北走霜寒越重,之前入了冬,燎军减缓攻势,双方偃旗息鼓,待开春再战,但燎人入冬不打我们就不打了吗?我们难他们也难……”

她这么说的意思其实先表明了一个观点——就算京城那边再难,但撤军是不可能的,非但不撤军,她们还要进军。按照一般的思路,她们才刚刚收复连州,且临近入冬,理应安营扎寨巩固战果,修整大军,要打也是明年开春之后再打,但她决定两权相害取其轻,宁可苦了军队也不要再苦百姓,这个冬季她们不等了,这个年她们也不过了,接着打,一直打到武神关,打到完全胜利。

这就是她跟白靖文、慕容雅博和岳芝商量之后的统一决定。

既然不可能撤军,京城那边又难以为继,那就提前把问题解决了——现在轮到她们主动进攻,燎人不来她们要打,燎人来她们也要打,当然,她们这个决策已经属于“政治主导军事”,经济财政不允许她们无节制消耗下去,那么她们就要做出这种临时决策,到了她们这个位置,天底下没有两全其美的事。

而由于她们做出的这个选择背后的逻辑太过残忍,苦军队而不苦百姓就是提前用士兵的命去换百姓的口粮,她们就必须征求在场所有将领的意见,因为到了这一步,与其模棱两可,不如开诚布公。

“朕知道各军都有难处,都需要歇一口气,但局势如此,没时间给我们浪费整个冬季,这仗早一日打完,我们早一日回家,这道理谁都知道,可真要这么做了,那就要用更多将士的性命去填去补,在冬天跟燎人打,不说燎军如何凶悍,便是天寒地冻都要冻死不少人,事关大局,朕不会乾纲独断,诸位将军都可以给意见,现在打还是开春之后再打,你们来定。”

她说完之后,大营中安静到了极致,座下上百位元帅将军各有表情,他们知道萧庆宁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要征求他们的意见,看着久久无人表态,慕容雅博帮萧庆宁打开一个口子,他先问裴定方:“裴元帅,你是御营中军元帅且久居边关,若冬季动兵,你以为如何?”

因此,武神关这个地方成为了双方心照不宣的决战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