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当日冉昱没有赶去码头送行。那天刚好是茂头卫所最后一批火器的交付日,冉昱需要跟过去完成最后的交接。
这笔生意做完,他仔细计算了一下,发现除去人工和原料的成本,青州兵器局的账上竟然还有不少盈余。
当初为了支援三哥从军,冉昱这批枪的要价非常良心。虽然比大雍军队惯用的老火铳贵了一些,可与有价无市的珐琅枪和巴虎罗孚相比,青州兵器局的两种枪简直堪称经济实惠,不然督尉陈平也不会急着又追购了两批货。
可即便这样,青州兵器局这一季的利润还是十分可观,主要是弹丸太过赚钱。
受产能和原材料的影响,青州兵器局目前暂时只接受了三批次的枪订单。可与枪配套的弹丸却没有销售限制,造出来多少茂头卫所就搬走多少,枪不够弹丸来凑,大有把青州兵器局买空的意思。
冉昱看得瞠目结舌。
他现在忽然明白海西洲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机关师热衷研究火器了,实在是太赚钱。
别的不说,一把连发枪就有这样大的利润,更别说那些造火炮造炮弹的了,简直就是暴利!
其实冉昱这样想也不完全客观,他看到的一部分盈余在于极大地节约了人工成本。
青州兵器局与其他火器场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把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分拆成数个独立的加工单元,并在其中大量使用了床刀等机械加工器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节约了人工成本。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想找到熟悉所有流程、能够稳定操作工具的匠人,不但需要人脉,还要花费很大一笔银钱。而且由于工匠们的工作习惯不同,彼此间加工出来的零件多数不能完全契合,所以只能交由各工匠带着徒弟独立制作。这样一来,工作效率难以维持,但人工成本却高的吓人。有资历的老匠人往往会把自己接下的活计派给学徒,用场方的工具场方的材料让学徒练手,徒弟们的劳动报酬就是给师傅的束修,干上十年才能放人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