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即便是这样,产能依旧跟不上需求。
随着海西洲的战事一日紧过一日,被毁掉的城市和工坊也越来越多。工坊不生产,商社就没有生意,还有许多人需要养活,一味的减员裁员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于是,“高贵的”海西洲大商社们终于放下了自尊心,在生存的重压前向“愚昧不开化”的文明屈服。只要代价合适,他们愿意考虑和统大雍官府做生意,让渡一部分技术和图纸。
这个觉悟还是他们看到了在大雍“起死回生”的谢氏钢铁场才终于灵光乍现,这其中谢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交际网把谢氏钢铁场与东海郡府合作后的情况传回了海西洲。当谢家的远海货船时隔一年再度满载起航,无论是施罗根还是施罗德都耐不住心跳的声音,这简直就是绝境中唯一的光亮!
看到了这样的机会,陈磬钟再也坐不住了。
他放下了成见,头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坐在钱酉匡的对面,心平气和地和他交流自己的想法。
这场交谈被很多后人认定为“宿命因果”的证明。钱酉匡原本是走陈磬钟外戚的路子上位,如今两人对面而坐,却各持主张,并且还能势均力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钱酉匡倒是没想那么多。他带来的是来自第一线研发者和使用者的声音,是最真实最直接的反馈。钱酉匡也没有隐瞒,把东海郡的使用情况和自己的顾虑实实在在都讲出来了,态度十分坦诚。毕竟东海郡藏着的宝贝太多了,龟背屿实验室还在不断改进发电机的设计,一旦现在全面铺开,别说后期改造工程需要继续投入资金,谁也不能保证西洋人不堪破东海的技术!
他们辛辛苦苦、绞尽脑汁研发出的东西,凭什么让那些海西人学了去!?
不过最终,他还是被陈磬钟说服了。
陈磬钟的计划是开放部分公用线路的数据,让更多的电器机关工坊能够参与进来。参与的人越多,对电能的研究和发展就越有促进。海西洲现在打成一团无暇东顾,就算施罗德施罗根这样的大商社能够学到部分原理,但以对方现在的实力是无法对全力投入的大雍形成竞争的,而且现在大雍能给出的条件十分可观,万一在合作中发现有适合的人才,也可以就势挖个墙角。
之前墨宗大学院那几批学者和研究员不就是这么来的吗?现在就是大雍最好的发展机会!
第249章
最终,施罗德和施罗根都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成功加入了大基建计划。
不单单是这两家,事实上,海西洲的许多公司都成功搭上了这辆顺风车。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施罗德和施罗根的分量,大部分商社都只是拿到暂时可供生存的订单,即便只是这样,也足够他们高兴的了。
“霍沃森太太早上好,真羡慕您……”
玛蒂尔达已经不知道第多少次听到这样的话了。
她马上苦着脸摇头,和邻居抱怨着最近生计的艰难。
事实上,相比其他的邻居,她们家的生活的确要轻松许多,除了她在城里找到了一份打字员的工作以外,最主要还是因为她的丈夫被派驻东方,她能够时不时收到丈夫从大雍寄送过来的食物。
玛蒂尔达永远忘不了那个下雨天,两个东方男人敲开了她家的大门,交给她一个半人高的大木箱。
他们自称是新元商社代送点的工作人员,因为玛蒂尔达并没有到码头领取寄送给她的物品,所以第一次他们会送货上门,并且告知她每个月5日左右都会有大雍的船只停靠在欧港,她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代送过来的包裹。
玛蒂尔达一开始一脸懵,等听到“大雍”这个词语才蓦地回过神,知道这大概就是远在东方的夏尔兰多给自己和孩子送回来的物资。
算算时间,夏尔是刚到了大雍便卖了东西送回来,半点时间都没耽搁,这让玛蒂尔达的心中暖暖的。
她谢过两名送货员,关上门后便迫不及待打开了箱子。最上面一层是包裹严实的防水布,这让里面的东西即便是经历长途运输也不至于发霉变质,连丈夫匆匆写下的一封短信也保存完好。
玛蒂尔达先拿起了那封信,她认得是丈夫的字迹,眼圈就有点开始泛红。
信写的很简要,主要是告诉她自己这次都邮寄了什么东西回家,并且告知他以后也会通过这种方式给海西洲的亲人尽可能的筹措物资,统一通过新元商社的代送点发出,要玛蒂尔达时不时就过去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