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页

第234章

刘自明是想为肖潇再求个官职的。不是国子监里面那种,而是有实权的官职,所以他需要让肖潇突然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而且要尽量引起轰动才好。他贵为太子,但是却更加没有办法直接操纵着让肖潇“空降”,因此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在肖潇出现于皇帝和百官面前时为肖潇求个官职。

他也曾想过是不是要将肖潇隐藏起来,可是肖潇假死一说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与其让人猜疑他是否别有用心,倒不如让肖潇大大方方地出现。况且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肖潇站在人前时,也能让人忌惮几分,而不敢轻易下手。

刘自明用指节轻叩桌面:“京兆尹刚刚被革职查办,如果可以的话,我将举荐你坐这个位子。”

京兆尹便是王城的知府。所谓京,是极大的意思,兆则表示数量众多。郑时都城定名京兆,显示出一个大国之都的气派与规模。后来虽然天下四分五裂,白玉的都城也被改称为王城,但是这都城官制等却是并未改变,一直称作京兆尹等。京兆也曾被形容为辇毂,意思是在天子的车轮之下。离天太近,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唐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写到:“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虽说是在描写建筑物,但用在人事方面,也是惟妙惟肖。

治理这一块地方相当不易,因为是天子脚下,恨不得路上掉个晾衣杆便能砸到一个家中做官的,因此这京兆尹根本伸展不开拳脚。再加上王城消息流通很快,许多人或事的传闻比真相出来的还要迅速,这京兆尹的一点小事都会传得满城风雨,成为所有人的谈资。所以京兆尹一年恨不得换上三四任,原因便是他一点点小错就会被人放大数倍,最后成为百姓与群臣攻讦的缺口。

但是刘自明想要肖潇手握实权,又得在自己的照拂保护之下,想来想去这京兆尹再合适不过。肖潇的背后是太子,不说现在没多少人敢当着自己的面去给肖潇没事找事;就是有那不怕死的给肖潇参上几本折子,如今代替皇帝看奏折的他也能把这些弃之不理。

“如果是你来做这京兆尹的话,那么旁人也不敢挑你的错处,那些大臣也找不出什么理由。”

肖潇可是身具数功、闻名天下的肖先生,有谁敢说他做得不对?说不定还被那些文人指着鼻子骂,说肖先生必定是高瞻远瞩下做出的决定,不是凡夫俗子能够懂的。因此京兆尹别人做起来或许会束手束脚十分艰难,但是对于肖潇来说,却是和吃饭饮水一样简单。

“不行不行!我怎么能当的好什么京兆尹!”

肖潇大惊失色,再怎么不懂历史他也知道古往今来做京兆尹的都是什么样的厉害人物,他这种没城府没脑子的如何做的了?他也想过这回进王城可能要做官,但是没想到上来就是京兆尹啊?到时候自己可别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京兆尹可是相当于现代的北京市市长!

“不过是从管学生变成管百姓,其实没什么不同,”刘自明安慰着,“这天子脚下也没人敢作大恶,顶多是些小偷小摸或者打架滋事的小问题不断罢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解决。”

然而万分不愿的肖潇并没有觉得有被安慰到,任谁突然从一介平民变成北京市市长,恐怕都是恐惧多于欢喜的。现代还好,言语上注意一点,行为上检点一些,就能大大增加在位的时间,至少不会出人命;但是在这“侠以武乱禁”的古代,说不定便有哪个看不惯他这狗官的来取他的项上人头……

大概是因为自己太自私了吧,肖潇有些惭愧地想。

所以他想的永远都是如何安安稳稳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然后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再贡献自己的知识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如果换一个大胆一点的,恐怕在得到京兆尹这个职位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终于能够大展宏图。可是他呢?遇事后永远想到的只是自己的生命有没有保障,倒是一点穿越之人的“不怕死”都没有,也不知道他白得这一世有什么意思。

想着他曾说过要办学院,要开始工业化,肖潇自从和刘自明分开之后便开始思考这件事,觉得自己太过怯懦。以前导师说自己只有想法没有行动的时候他无所谓了,因为他只是个没有理想、光混日子的宅男;但是现在面对着太子的期望,肖潇不想再这样做个“空想家”。

“开始做点什么吧,”肖潇对着窗外的雪景吸了吸鼻子,“虽然可能晚了,但是只要开始了就好。”

“重要的不是表演,而是表演的人,”刘自明摇了摇头,“潇弟这回进王城,当然要轰轰烈烈地出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