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二十章 西夏求援

摆在李元昊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向蒙古帝国投降,二是向大夏求援。

前者立即被李元昊否决。

如果没有使者一事,投降或许还行得通,可成吉思汗已经觉得被西夏羞辱,势必要出一口恶气,如何愿意接受西夏投降?

不屠灭兴庆府,蒙古铁骑绝不罢休。

这是蒙古帝国对待反抗势力的一贯手段,绝无例外。

惟其如此,才能维护蒙古帝国让人胆寒的形象,瓦解敌人抵抗意志,减少让蒙古铁骑头疼的攻城战,继而完成扩张之目标。

就算是成吉思汗本人,也必须遵循这一铁律。

因此,此时就算李元昊想投降,也是做不到,而且以蒙古帝国的秉性,就算接受西夏投降,怕也是冲突不断。

两者本就属于不同的文明。

唯一可行的,就是向大夏求援了。

李元昊也是能屈能伸之人,根本没有犹豫,当即联络大夏诸西夏使团,请求大夏出兵,救西夏于水火。

为此,西夏国愿意认大夏为宗主国。

李元昊当然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说动大夏出兵,就必须拿出诚意来。认大夏为宗主国,就是李元昊打出的外交牌。

如此不仅可解此次之危,未来也无惧蒙古帝国再次侵犯。

李元昊的算盘打得叮当响,可惜欧阳朔根本不上当。

…………

十一月二十九日,山海城。

御书房内,鸿胪寺卿张仪亲自赶来汇报西夏求援一事,请王上裁断。

“爱卿以为,该如何回复?”欧阳朔问。

张仪一怔,道:“此事涉及军务,不该微臣说话,全凭王上圣裁。”虽然贵为鸿胪寺卿,而且文武兼备,张仪却一直没失了分寸。

什么时候该表态,什么时候该沉默,拿捏的非常到位。

“那就这么拖着,什么也别回复。”

“诺!”

张仪若有所思。

欧阳朔问:“吐蕃那边,可有动静?”

蒙古帝国此番犯边,威胁的可不止西夏一国,吐蕃王朝同样在敲诈名单之中。只是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窝阔台汗国仅止于威吓,并未发兵。

张仪回道:“启禀王上,吐蕃王朝并未跟鸿胪寺接触。”

欧阳朔点了点头,似笑非笑地说道:“都能熬啊,不到黄河心不死。”

此话,意有所指。

自十月天灾以来,秦、唐以及宋三国,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据山海卫密探回报,三国境内已是流民四起,其中又以大唐最甚,流民最多。

早前,欧阳朔就让人对外放风,说大夏粮食堆积如山,愿意对盟友伸出援助之手,招揽诸国之意已经表达的很明显。

奈何直到现在,都没一国回应,欧阳朔的失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