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粮草支援,在边境驻扎再多的部队也是徒劳。
或者这样说,在三大行省的粮食产量不能达到一个新水平之前,帝国根本无法在边疆驻扎太大规模的军队。
别的不说,仅是大军的日常后勤保障,都做不到。那样的话,别说主动进击其他王朝了,能拱卫边疆,已经是不错了。
屯垦戍边,显得刻不容缓。
基于这样的战略判断,北原、西疆以及西康三大建设兵团应运而生。
华夏历来有屯垦戍边的传统,尤其是在西域,从西汉屯田戍边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
一直沿袭至现代社会,屯垦戍边的传统都未断绝。
欧阳朔正是受此启发,决意一口气设立三大建设兵团,在屯垦戍边的同时,积攒粮草物资,为帝国扩张奠定物质上的基础。
经枢密院初步核算,在补充南美军,组建南亚军,再裁撤掉一些伤员之后,还剩下一百二十万兵员等待安置。
如此,三大建设兵团,每个兵团下瞎四十万人,不仅超出一般的兵团编制,就连集团军都望尘莫及。
这还不止,为了稳定军心,在条件成熟之后,朝廷还允许士卒的家人,一起迁到屯田区,共同参与生产建设。
如此,建设兵团的规模至少还会往上翻一番。
这也是必须的,以帝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夸张,未来如果有机会,欧阳朔会进一步扩充建设兵团的规模。
惟其如此,才能将三大边疆行省盘活。
参照古制,建设兵团将划归朝廷跟都护府双重领导,战时,建设兵团还要临时归战区辖制,必要的时候,战区可征召兵团上前线作战。
如此,三大建设兵团的兵团长人选,就举足轻重,有硬性要求。
首先,此人要是军伍出身,否则的话,根本压服不住这样一群桀骜不驯的兵卒;其次,此人要懂一些内政,有一定的管理才能。
毕竟建设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屯垦,而非打仗。
这样一筛选,可供选择的人就非常之少了。
欧阳朔首先圈定的,是三大建设兵团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历史渊源最深的一个兵团——西疆建设兵团的兵团长,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大周降将,前丹阳军统领田单。
历史上,田单受将拜相,自然能当此重任。
跟着,欧阳朔圈定城卫军第三军团军团长,老将马腾,出任北原建设兵团的兵团长一职。
历史上,马腾经营西凉,保境安民,想来也可当此重任。
最后的西康建设兵团的兵团长,欧阳朔圈定飞熊军第二军团军团长,同样是一员老将,而且是文武双全的裴仁基。
相比年轻将领,老将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老成持重,可不是说说而已。
至此,一百八十万大军的安置,就此告一段落。
接下来,大夏将对战区跟集团军的隶属关系,来一次彻头彻尾的梳理,明确帝国战略,以此奠定未来帝国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