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动力定位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1879 字 3个月前

关上办公室的门,车间内的噪音顿时降低了不少。

苏城扯了一块布,将手上的机油擦了擦,一边洗手一边问道:“西蒙先生,詹森先生。来参观了,感觉如何?”

詹森不顾他手上的污渍,依旧握手后,笑道:“我们从厂区一路走过来的,贵厂比那些高科技公司还要漂亮。”

话锋一转,詹森又奇怪的问道:“苏董怎么亲自做起了机加工?”

“我也在学。”苏城笑笑道:“如今的工厂,发钱有会计和出纳,技术有实验室支持,我能做的,就是到工厂,和大家一起做工了。”

他说着指指挂在车间顶上的横幅:大干100天,拿下大平台!

翻译用长长的英语,艰难的解释给两个老外听。

西蒙摇头摆手的道:“苏城先生,就算你们已经到了单件预制阶段,后面还有分片预制,立片组装,结构总装,附件组装和结构涂装,100天时间,恐怕是不够用的。”

“所以我才亲自上阵。”苏城看着西蒙,轻轻的道:“我们的工人,每天都工作12个小时。8个小时的正常工作,4个小时的检查和学习时间。和你们不一样。”

70年代的欧洲人还是非常奋斗的,事实上,战后一代的欧洲工人,比中国工人要辛苦的多。他们用了20多年的时间,重新恢复了满目苍夷的工业,重新健全了金融,并创立了崭新的福利体系。到了80年代末,曾经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工人仍然在流水线上,只是因为薪水和工会的关系。不再拼命了。

西蒙所在的费诺尔公司,就不太喜欢工人加班。对他们来说。工人加班的费用,不仅仅是昂贵的加班费,还有因此而提高的保险费用,工会若是因此给予关注的话,不可避免的还要增加律师费。

西蒙脑袋转了一下,道:“中国工人要是能有汉堡工人的效率,再每天工作12个小时,100天也许能完成钻井平台吧。”

苏城对此并不解释,笑道:“有机会的话,带你们去看我们的生产线。”

“现在可以吗?”西蒙追问。

“我以为你们有别的事?”苏城看向詹森。

美国人对日耳曼人的不通世情也无奈的紧。只得帮忙解释道:“我们也是对大华的海上石油平台有所好奇。先前打电话。也是关于平台技术的。”

“好吧。那就去生产线,边看边说。”苏城重新穿戴好劳保服,喝了两口水,问道:“你们对哪项技术感兴趣。”

西蒙亦不掩饰,直道:“你们的防渗漏系统。”

“好眼光。那确实是我们在简化版里,做的少数几项完全改进。”苏城说话间打开了门,外面的噪音又拥了进来。

翻译说明后,西蒙马上问:“简化版里的完全改进?你们还有别的什么改进吗?”

他着急了以后,说的就是德语了。一番折腾后,人都跑到前面去了。

西蒙和詹森连忙跟上去,一路上望着工人和设备,也是暗暗惊叹。

四车间的生产线绵延两公里,由三个连贯的厂房组成。海上钻井平台的装备制造。并不像是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汽车生产线,使用全自动化的流水线。相反,由于许多部件都是唯一的,而零件则大量由配套厂采购,这里的车间工作更像是发动机生产线,以较低程度的流水线程度。达到较高的精度。

生产线之间的运输,基本上都是轨道和无动力车辆,还有大量的滑轮调来调去。这些都是做石化和化工的工厂所熟悉的方式,直径数十米数百米的大罐子,专业伺服机和大型电机等等,都是一张订单做一两个的,与汽车等小型机械自然不同。

济南动力机厂做的大型柴油机,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方式,车间内的基础工,也全部使用了济南动力机厂的原班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