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中哈线

超级能源强国 志鸟村 1669 字 4个月前

苏城吁了一口气,道:“那就没有问题了,您只要一声令下,我们就能开始做建设。”

只要资金到位,中国的施工队何止是重建一个城市,他们每隔五年十年的,就想把城市拆了再造一遍。如今的中国建筑公司,虽然没有达到后世的水平,但只要基因相同,也无非是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了。国内的工程队要是经过20年的训练,苏城又何须许诺4年的时间,估计一年多时间,就能平地起一座新城。

纳扎尔巴耶夫半信不信的点了点头。哈萨克斯坦继承了苏联的许多遗产,继承了他们优秀的重工业,同样继承了稀少的人口特性。他们不仅缺少建筑工人,而且缺少建筑产业,地广人稀的特性,使得高大密集的建筑缺乏必要性,也缺少迅速建筑的必要。

以哈萨克斯坦工人的通行做法,重建一座城市的工作,10年都难以完成。

这也是迁都的一个大麻烦,苏城若是能够解决此问题,纳扎尔巴耶夫自然不介意给中哈石油管道一个机会。他真正付出,也就是主动提出石油管道,减弱了一些谈判力度罢了。

不过,有俄罗斯专美于前,中东的石油价格又低,哈萨克斯坦要想获得一条稳定收入的石油管道,主动提出建设石油管道,也是很正常的。

事实上,若是没有苏城和大华实业的插足,中哈石油管道要再过五六七八年才能有实质性的开端。纳扎尔巴耶夫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现在的中东石油还没有真正紧张起来,里海石油并没有战略性的优势。建设石油管道,追求哈萨克油田的公司虽然不少,但都是立足于长远,前往土耳其港口的石油管道主要面向美国,前往欧洲的石油管道尚未开建,最后一个方向就是前往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的石油管道,也是目前对中哈石油管道最缺乏兴趣的地方了。

各种文件的签订,在接下来几天陆续完成。

苏城给出的条件确实优厚,每年2000万吨的包销,使得石油管道不会有空转的损失。建设公司虽然没有确定时间和地点,但苏城也按照许诺给纳扎尔巴耶夫的条件,签下了名字。只要石油管道确定建设,大华实业就承揽相当于一个城市的工程量。

与此同时,苏城也联络了国内的关联企业。如今,光是牵在大华的供应链上的企业,就超过了3000家,寻找一两个大型的承包商,根本算不得什么。

只要给的出钱,中国人甚至能在混乱的黑非洲生存发芽,何况只是一个中亚国家。

一系列的动作之后,纳扎尔巴耶夫果然没有食言。

在月末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他就公开建言:希望亚洲国家,特别是友邻国家,也能参与到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的建设和开发利用中来。

早就准备好的中国记者,立刻上去仔细询问,从纳扎尔巴耶夫口中,毫无疑问的得到了“中国”这个词语。

此后,被公关过的中国外交部官员,也向哈萨克方面,讨要了具体的函件。

别说大庆的触角伸不了这么远,就是伸的过来,这一切程序,也是合理合法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