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哪种技术,其所需的数量都是相当多的,成本也会随着三次采油的难度而上升。
年纪稍轻的研究员也有40岁了,他接着话道:“其实,我们用三次采油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原油,还是有利润的。因为采油的成本主要是人民币,获得的原油可以用美元结算,还是划算的。”
林永贵一听,终于来了精神,问:“那怎么不用?”
“要工业生产,一次投入的成本还不少。而且,不如留着原油,等技术成熟以后再进行。”年长的研究员没那么急切,稍微滴了些凉水。
林永贵沉吟着,问:“这么说,大华实业在巴库做的,是赔本赚吆喝?”
“不好说。也许……大华实业的技术会更好点。”
“能把成本降的多低?”
“不好说。也许……降低20?”
林永贵登时皱起了眉,这一次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好看,而是转而为苏城担心起来。
石油采掘的成本,不能用单纯的生产成本来计算。
中东的石油开采成本是最低的,平均还不到2美元,许多地方干脆不到1美元,可以说是挖一锄头,石油就自己往外喷,和中国山西弯腰捡煤可相媲美。但要,是说中东的石油成本是2美元,那肯定是不对的。
综合计算,中东的石油公司,每桶原油的平均成本肯定要超过8美元了,到了九四九五年,超过10美元也不奇怪。如果是税率较高的外国公司,或者是采用分成协议的公司,那成本达到20美元也是正常。
国家石油公司和私人石油公司的成本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越来越大的。这一点不用重生穿越,只要是业内认识都能看清楚。
也就是说,作为私人公司,前往阿塞拜疆开采油田,非开采成本本来就不低。
苏城用旧巴库油田做开端,哪怕能短暂的省掉某些开支,高额的开采成本也不是好事。
国外不比国内,光是想想那么多的聚合物,从国内运输到阿塞拜疆,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最后,若是开采出来的石油价值,和开采成本差不多,那就丢人了。
不光丢人,说不定还会引起非议。
这一次的阿塞拜疆总统大选,可是吸引了许多国内高层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就是大华实业。
1993年的中国已经是原油净进口国了,而中国向来是有着强烈的危机感的。对于能够为中国获取原油的苏城,许多人都持着看好的态度。
林永贵深知这种“看好”的珍贵,若是因为巴库旧油田而损失,那就太可惜了。
这种想法是不能公之于众的。林永贵眼神一凝,道:“有关三次采油的事,你们不许再提,大华的事也不许再提,这两天,你们就在京城好好玩一玩,回去以后,就说是来给我做咨询的,其他的都不许说。”
年长的专家很为难的道:“我们都是研究三次采油的,这次出来,好多人都知道。”
“把知道的人的名字写出来,我让人一一通知。”经历过运动年代的林永贵太知道怎么处理这种事情了。他不仅准备封锁自己这边的消息,还准备帮苏城封锁其他方面的消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