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分班

杨锐把论文整理好了以后,用挂号信的方式寄给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之所以优先选择这家期刊,是因为杨锐后世曾经接触过,知道它日后能够进入sci的引文库。

因此,尽管它在后世的影响因子只有0。5不到,杨锐还是选择了投寄。

与国际知名期刊相比,影响因子不到1的期刊可以说是可怜了。但是,它毕竟有0。5的sci影响因子,也就证明这份期刊是会被sci收录的,和许多国内期刊相比,这已经是一大优势了。

这么一篇小文章,杨锐也不指望能够得到多高的影响因子,另一方面,国内目前的期刊分级方式也与日后不同。

现在的国内期刊是没有核心期刊或者影响因子之类的概念的,除了口碑以外,国内期刊的影响大小,就是以期刊的主管部门来划分的,国家级的单位主办的期刊就是国家级的,比如中科院和社科院,省级单位主办的期刊就是省级的,地区单位主办的就是地区级的。

然而,同是国家级期刊,其产生的影响是千差万别的。

能够进入sci引文库,就代表这篇文章有可能被国外的学者检索到,这就是国际学术资本。不能进入sci引文库的,日后若是能够进入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也算是国内学术资本。至于核心期刊都不是的,也就是评职称闹着玩罢了,与学术已经不搭界了。

杨锐可不想自己的文章日后埋没在故纸堆中。虽然很多论文都是有时效性的,可过上二十年三十年,能不能检索到的感受还是不同的。

当然,如果《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不收,杨锐也只好转头他处。作为一名高中生的第一篇论文,发表确实是有难度的。

他以前写给《中学生导报》等报刊的文章,与论文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杨锐不清楚80年代的国内论文审核是怎么做的,但要是看一眼就丢垃圾桶里,其实也不奇怪。

这年月,还有无数的中国人试图发明永动机呢。一位位搞不明白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平民科学家,妄图颠覆整个物理王国的基础,用这种战天斗地的情怀写出来的论文,在署名方面,和杨锐的论文是差不多的。

不过,锐学组的成员显然很是看好杨锐。

黄仁还应众人的要求,组织了一次欢迎舞会,锐学组数十人趁机大吃了一顿,喝光了四桶肉汤。

杨锐坦然受之,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检查作业和补课,有空闲的时候,就继续完善他的实验室。

同时,为了方便普通学生做实验,杨锐干脆请人在实验室旁边再建了一间瓦房,用于普通的物理和化学实验。

新盖的房子用去了500多元,再加上里面新配置的实验设备,又是2000大元花去。

不过,这笔钱是从锐学组的账里走掉的。

杨锐将个人资产和锐学组资产分的很清楚,更是做了好几本账目。等到明年,他会把自己购置的大部分仪器和设备带走,而锐学组的仪器容器多半会留在西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