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如果杨锐不卖技术,他得等到84年以后才能建设私人公司,至于多久能建成自己的制药工厂,那就更难说了。
但以生物制药业的发展速度,等到84年的时候,杨锐现在拿出来的技术,也就大众化了。
提前两年,在机械加工领域也许根本不显眼,可在生物制药领域,却像是另一个世界。
杨锐满脑子的各种技术,属于最不愿意浪费时间的人,如果有源源不断的人愿意收购技术,单纯的2万美元他都愿意卖,因为每年都会有无穷多的技术。
当然,技术转让这种工作,通常都很难源源不断起来,因此,花费一些时间,拿到25的股份,再加上5万美元,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签约仪式在平江举行。
出于某些人不想做典型的安全想法,杨锐的股份被放在了一家香港公司的名下,由捷利康公司的律师代为注册,名为华锐制药有限公司,全资属于杨锐,算是一家半公开的皮包公司。
签约仪式上,捷利康的律师代表华锐制药出面,倒是获得了不少记者的关注。在西堡肉联厂的对内宣传中,名为西捷制药的公司,也变成了中英港三方合资公司,捷利康也从香港分部派来了一名员工,作为西捷制药公司的经理,剩下仅仅10个工人的名额,被人一阵哄抢。
在西堡镇这个地方,有外资的企业,实在是太令人好奇和羡慕了。
而且,因为是西堡肉联厂参与建设的工厂,工人们都能照常保留自己的编制和工资,却能多出来一份奖金。按照捷利康的要求,这笔奖金的数额,甚至能达到工资的三倍到五倍。
于是,当香港经理管慎来到工厂,准备培训员工的时候,除了贺海川和宁民,再没有一个是原来的生化制药车间的员工。
有原来屠宰车间的,也有下属工厂如罐头厂的,最多的来源则是轻工局,有四个年轻人是今年新毕业的中专生,全都要求家里把自己送到了外资的西捷制药。
看到这样的构成,管慎也是一阵无语,先问:“车间里的东西,都认识吗?”
除了贺海川和宁民,自然全都摇头。
“有学过生物或者化学的吗?”
除了贺海川和宁民,依旧都是摇头。
西堡肉联厂送人来的干部也有点不好意思,赔着笑说:“找个师傅带两个月,都能学会。”
管慎面色难看,说:“这种情况有点出人意料,我写个报告,你们都签上字,证明员工来源。”
西堡肉联厂的干部一个个面色铁青,没有一个愿意签字的。
管慎没办法,找到杨锐,问他能不能培训这样的员工。
杨锐只能勉强道:“再找10个人来好了,最后谁培训的好,就用谁,如果都没培训好,就先用20个人做10个人的工作,以完成任务量为第一目标吧。”
管慎没有好主意,同意了杨锐的意见,但在操作的时候,他又留了个心眼,干脆没从西堡肉联厂找人,而是在报纸上贴出了招聘启事。
第二天,杨锐批阅了锐学组的卷子,就骑自行车去西堡肉联厂,未到厂门口,就见了排队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