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换人来做

现在的动力机械很少,但要找技术好的也不难。不像是以后的建筑工地上,很多人即使学了技术,也想的是有朝一日脱离工地,8年代的技术员都是奔着一辈子用这东西去的,好不容易有机会开机械了,都是异常的认真。

一连几台设备都吊装的相当顺利。

而拆卸管道的工人也是技术熟练,捷利康请人都是给外汇的,自然能找到省城最好的设备安装公司,要不是国内的安装公司没有做过生物工厂的项目,也没有杨锐练手的机会了。

一台台机械被搬了出来,又是一台台的机械被搬了进去,杨锐对照着脑海中的知识,开始给各样设备设置参数。比如最基本的温度、压力,稍微高级一点的流量、气体成分等等。

这些初始参数其实都是不好用的,因为工厂里的条件各有不同,写论文的工程师用的也许是20升的锅炉,自家工厂里的也许是20升锅炉,这多出来的10或者不影响,或者有影响,谁也说不上来。

所以,调试就是在原理之下的一次次的尝试。

生物工厂因为设备集成度高的缘故,相对简单,还不至于像是机械厂那样旷日持久的调试,但原理是一样的。中国最早建设的汉阳钢铁厂,就因为调试不得力,生产的钢铁始终过脆,现代人当然可以马后炮的说是硫含量过高,可在那个年代,能够找到原因并解决的中国人是一个都没有。

不同的钢铁厂要根据铁矿石的成分而微调乃至大调,生物工厂也要根据茄尼醇的成分而微调乃至大调。

杨锐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调整,并让姚悦做记录。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从第二天开始,杨锐一次调整两个乃至多个参数。

姚悦依旧是勤勤恳恳的做记录。

第三天,新运来的设备基本安装完毕,uu复的差不多了,杨锐就开始了测试工作。

生物工厂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实验室,各种错综复杂的管道等等,其实只是将实验室的人工动作变成了机械动作。

当然,工厂也有工厂的问题,许多在实验室里简单的动作,在工厂里就会变得复杂,比如精制盐,实验室有太多太多的办法了,蒸也好,晒也好,烤也好,烧也好,过滤或者分离,总能将想要的氯化钠弄出来,但要是工厂化的精制盐的话,就需要着重考虑成本和效率问题了,一些实验室里不在意的细节,比如运输问题,也会变成了着重考虑的事项,精制盐的副产物在越大的工厂内就越被重视……

杨锐为了将自己的技术壁垒弄的厚实一些,向来是不吝啬于任何一点专利的。他目前的团队规模尚小,还要将主要精力放在钾离子通道的研究上,那在辅酶ql0的研发中,杨锐就要尽可能的抓住机会,节省时间。

工厂的调试,杨锐是一边练手一边做的。

西堡肉联厂的领导们进来看了两趟,只见到新崭崭的厂区变成了废墟一般,心中愤慨难以尽数,再看杨锐,手里还拿着一本《工厂设计》的书,堪称怒火熊熊。

奈何有弗兰奇拦着,不光是杨锐可以练手,还只有他能练手。

甚至在西堡肉联厂提出邀请其他专家来免费帮忙的建议,也被弗兰奇毫无疑问的拒绝了。

“这样子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开工呀,太耽搁时间了”郑建明找到计委的刘凯同志说项。

刘凯学着老外摊开手,道:“人家的工厂,人家想什么时候恢复开工,就什么时候恢复开工。”